采工組織與管理
發布時間:2024-12-04 點擊:73
采茶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作業,采茶用工占全年茶園管理用工的50%-60%,占管理費用的45%左右。采摘好壞與合理是否,關鍵在于人,采工的組織管理合理與否,對采茶質量和經濟效益影響極大。因此,要貫徹合理采茶,必須從搞好采工組織和管理入手,制定合理的采工定額和編制,加強對采工的管理和技術指導。
1,采工定額 茶葉采摘不但季節性強,且分布不均。以周年生產來看,春茶量多且洪峰集中,夏秋茶量少。研究確定合理的采工定額極為重要,如采工過少,容易養老失采;采工過多會造成浪費。目前生產上有經全年產量安排采工的,有以每季定額安排采工的,也有以每季產量高峰定額的。若以全年產量來決定。例如,每公頃全年估產平均1500千克干茶,折合6000千克鮮葉,全年按實采60天計,每公頃每日應采下100千克,如每一采工每日平均采茶20千克,則每公頃每日應有5工,全年約需300工;如采工效率提高到25千克,則每公頃只需4工,全年只需240工。這種定額若以年季定額的,按各季茶葉占全年的比例,分季定額,如有的春茶占45%,二茶占20%,三茶占10%,四茶占25%,按比例安排季節工,由于各季采摘效率不同,分別定額,定人的方法比按全年產量安排采工更趨合理。根據杭州茶葉試驗場的經驗,采工定額按計劃任務配備,一般春茶每250-300千克鮮葉配一個采工,夏秋茶每170-200千克配一個采工較為合理。若以年季產量高峰定額的,根據歷年資料分析,估計當年每季高峰期的天數,高峰期每日計劃采收鮮葉量,再按每人每日采量,確定采工定額,這種安排方式能有效保證采期鮮葉及時下樹,有利于茶葉的增多和提質。
2,采工編制與培訓 要合理采茶,發揮采工的積極性,就要有相應的采工組織,這是貫徹合理采茶必不可少的組織保證。一般大茶場分隊,組兩級管理,小茶場分組管理,每隊分成若干組,每組由10-20個采工組成。采工可以自由組合,也可以新老手混合組成,老幼搭配,以發揮采工的組織作用。每小隊每小組則按地區地號安排,分片承包負責,可以固定一季,一年或幾年不變,以便發揮采工的主觀能動性,并便于監督管理。采工采摘前應進行適當培訓,簡單講解新梢生長原理,采摘標準和采摘要點,規定獎罰措施,使采工采前心中有數。轉載本文請注明來自沁人茶香。
3,采工管理 每年開采前應對采工提出具體任務,落實有關經濟政策,培訓采摘技術,使每個采工都心中有數。平時要加強對采工的指導,并指定專人指揮,安排地號,過秤,運輸,統計,勞力調配及質量檢查等。可根據編組進行分段或分塊排行采摘,每人(或2人)1行,如茶行不定,要分段攔打時,盡量不采取“對頭攔”,而用“分段攔”,以便采工安心采好。在采摘管理上,要反對采工滿山跑,反對跳行采(隔幾行采),以免發生采批混亂和漏采。
茶葉采摘應落實生產責任制,既要使采工增加收入,又要體現在按勞取酬的基礎上加強檢查的技術指導。檢查時不僅要檢查茶籃中的芽葉是否符合要求,而且要檢查樹上的留葉狀況的采摘凈度,以及有無掉落在茶地上的芽葉等,以保證標準采與合理留,實現增產提質,采養結合和常采不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