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 “干泡法”和“濕泡法”,你真的懂么?
發布時間:2025-03-18 點擊:45
時下,一種更為簡潔方便、更為藝術雅致的泡茶——“干泡法”悄然流行。
干泡法
極簡主義者
很多人認為“干泡法”就是不用水泡,“濕泡法”就是用水泡,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還有很多人認為現在“濕泡法”已經落伍了,現在流行的是“干泡法”因為“干泡法”更為藝術雅致,更簡單方便,但是“干泡法”和“濕泡法”的區別在哪里,有什么區別,你真的都知道嗎?
有一些人喜歡泡茶而不是喝茶,對于他們來說泡茶是一種享受,享受泡茶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
以前泡茶時可以見到水汽淋淋,茶水橫流的場景,而那笨重又大的濕泡茶盤在哪里特別顯眼;但是現在,沖泡出一杯鮮爽甘醇的茶,可以簡簡單單、安安靜靜的沖泡,那是因為有了更為藝術雅致的“干泡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干泡法”,什么是“濕泡法”。
濕泡茶盤來源于潮汕工夫茶
因為需要淋壺,所以濕泡茶盤從一個小茶盤慢慢的發展成了方便、簡單的濕泡茶盤、茶臺。現在的茶盤形狀各異,材質多樣,近幾年發展得越來越快,占領了大量的泡茶空間。
濕泡法
我們在洗茶、洗具或者泡茶時多出來的水會倒入濕泡茶盤內,這就是濕泡茶盤的作用,之后你就會看見整個茶桌都是濕的,所以謂之“濕泡法”。
干泡法
干泡法和濕泡法相比,干泡法更為簡單,雅致,因為干泡法幾乎不用茶盤,洗茶、洗具、泡茶時多余的水不倒入茶盤而是直接倒入垃圾桶。這樣做會更簡單,方便,茶巾和竹席的款式也可以隨意更換,也可以使桌面更整潔,方便收拾。
干泡法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來自日本,有人認為來自臺灣,這種沖泡方式符合這種茶的核心價值。
濕泡法使用的茶具
根據自己需求進行調整
1、茶盤(濕泡必須要用,用的是茶臺就沒必要了)
2、隨手泡
3、茶巾
4、茶刮
5、茶夾
6、水盂(放品茗杯使用)
7、茶荷(給客人賞茶使用,茶荷內要提前準備好給客人喝的茶)
8、紫砂壺或蓋碗(蓋碗要配備過濾網)
9、公道杯(公道杯的杯口與紫砂壺的壺嘴相對,都朝內,被口和壺嘴都不能斜放或者向外)
10、品茗杯(客人只有三個的話,三個品茗杯就不能放成一條直線)
干泡法使用的茶具
根據自己需求進行調整
1、壺承(盛放紫砂壺/蓋碗和公道杯)
2、隨手泡
3、茶巾
4、茶刮
5、茶夾
6、水盂
7、茶荷
8、紫砂壺或蓋碗
9、公道杯
10、品茗杯
11、花器
干泡法的過程
干泡法更方便,更簡單也更為藝術雅致,講究的是泡茶時的心情和意境。如果你在表演茶藝,要保持自然舒適,注意力要集中,不小心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水會被滴得到處都是。
前期:把茶具準備好,將茶巾鋪好:
①、首先清洗茶壺、茶杯,清洗完之后把廢水倒入水孟或者垃圾桶里;
②、將茶葉放入壺中,倒入沸水,洗茶,洗完茶之后把把水倒入水孟或者垃圾桶里;
③、進行泡茶、然后分茶給大家飲用;
④、泡綠茶或者滇紅用干泡法。
小貼士
在泡茶時不管是“濕泡法”還是“干泡法”,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客人到來之前必須要把要用的茶具準備好,客人來到之后就進行賞茶、泡茶、洗具等工作。
②、潔具只是一個形式,所以所有茶具都要提前清洗干凈,而不是在客人面前慢慢的清洗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