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安化黑茶應多喝少收藏
發布時間:2025-03-16 點擊:17
“安化黑茶不是不可再生的物質,每一年安化縣都要生產好幾噸,我不反對收藏,但希望大家把握好品飲和收藏的辯證關系,多喝少收藏。”10月26日,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茶葉重點實驗室主任劉仲華在上海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安化黑茶”專題講座上表示。
近年來,茶葉除了是人們所必須的日常生活品之外,已成為市場投資與收藏者熱衷追逐的“寵兒”,比如屢遭爆炒的普洱茶。安化黑茶由于其歷史文化悠久、保健功效顯著,價格相對于其他茶類來講又總體較低,升值空間大,被不少收藏投資客視為潛力股。甚至有媒體報道稱,安化黑茶每年的升值空間在15%到20%之間。
對此,劉仲華表示,“安化黑茶生產出來后,微生物代謝還在繼續,色香味形的確在改良,某些健康因子也在積累,老茶比新茶好一些,但我反對把這些東西過分夸大,說安化黑茶可以成為純粹的一種投資品。”
記者在現場發放的、安化縣茶葉辦編輯的《安化黑茶知識簡易讀本》中看到類似觀點。該書建議,安化黑茶的收藏絕不應該是以暴利為目的。如以品飲為主,可同時購買新茶和陳茶,品陳存新,新茶陳化3~5年后其品質自然升華。如以收藏為主,可購買當年生產的新茶,存放10年以上。
針對市場上存在的“湖南黑茶都有‘金花’”的錯誤說法,劉仲華指出,“傳統方式上,只有茯磚茶有‘金花’。個別創新黑茶進行工藝雜交,也可以有‘金花’。我不反對創新,但傳統黑茶和現代創新黑茶不能混為一談。”
“金花”是茯磚茶獨有的加工工藝,其過程中所產生的冠突散囊菌能影響茯磚茶的生化成分和香氣成分,從而達到改善品質和風味的目的,形成獨特的“菌花香”。
據介紹,安化黑茶產于湖南省安化縣,最早記載見于唐朝,興盛于宋明清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8年,安化千兩茶和茯磚茶制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數據顯示,2012年,安化全縣茶園面積20萬畝,茶葉加工企業91家,茶葉加工量3.8萬噸,綜合產值50億元。
目前,該縣擁有“安化黑茶、白沙溪、怡清源”等3個中國馳名商標,“華萊健、國津、久揚、阿香”等5個湖南省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