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怎么泡-讓每一片好茶,從土地,走向你
發布時間:2025-03-19 點擊:21
陶瓷茶葉罐密封罐 ?西湖龍井怎么泡-讓每一片好茶,從土地,走向你
讓每一片好茶,從土地,走向你
臨滄,對于茶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西湖龍井怎么泡地方。那里有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翁丁,那里有不重樣的風味小吃,那里有139.2萬畝的茶園種植面積,可是臨滄仍然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面相。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茶源地理臨滄》。
紅茶什么梗一本書,讓你看見茶源產區的山水人器物;
一捧來自臨滄茶園的泥土,讓你可以觸碰茶背后大自然的溫度;
一顆勐庫大葉種茶籽,讓你可以經歷茶道生命孕育成長的時光;
生普、滇紅兩種茶樣,讓你可以親品代表臨滄產區特征的味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圖文的感性認知,配合實物的真實觸碰,
讓臨滄的滋味和芬芳,融進口腔、滲透進身體,
形成深刻認知記憶,讓你真正全面認識臨滄。
臨滄,在歷史上,一段被遺忘的時光。
臨滄,之于中國各省各市,乃至云南都是那么的默默無聞。但是默默無聞不代表它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這個穿插在茶馬古道上的城市,這個為普洱、滇紅貢獻良多的城市……假如你愿意,那我們一起搭上時空穿梭機穿越回過去看一看,不為人知的臨滄。
時間:新石器時代后期
阿佤山的佤族先民們,正以赤鐵礦粉和動物鮮血為顏料,記錄下他們關于狩獵、采集、戰爭凱旋的場面;
西北方向距離幾百公里外的蒲門(今鳳慶),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古濮人,在房前屋后種下了一棵棵茶樹。
三千多年以后的滄源縣,先民留下的崖畫,仍然栩栩如生地講述著人類從起源到發展的奧秘;而當年種下的茶樹,依然在歷史的當下發出朗朗的笑聲——唯一活到當下的這棵茶樹,比商紂王年長近100歲,比孔子年長近700歲,比秦始皇年長近1000歲。
時間:春秋戰國
如果你把鏡頭拉近到春秋戰國時期,你會看到從甘肅、青海出走的古羌人。這個悲傷的游牧民族,一路躲避著刀光劍影,最終定居于瀾滄江流域,成了今天遍布臨滄的拉祜族。
批發花草茶時間:唐宋明清
我們的返程會經過唐宋明清,如果你稍微留意山巒間的小路,會發現山路上馱馬流動,這是著名的滇藏茶馬古道——茶路開拓于隋唐,蜿蜒于元宋,昌盛于明清。如果你眼尖一點,你會看到毛峰是綠茶嗎徐霞客行走在1639年的茶馬古道上,這是這個大地上的行者幾十年游歷的尾站。
茶馬古道時代,靠著騾馬這樣駝著物資走了一趟又一趟。
茶馬古道重鎮魯史時間:抗戰時期
時空掠回到近代,在炮火轟隆的中國抗戰年代,美國志愿者“飛虎隊”的運輸機往返于駝峰航線,被日軍擊落的飛機墜于莽莽大雪山,而跳傘的熱血青年卻始終走不出濃稠黑暗的原始森林。
在淪陷的黑暗中、在國破山河在的信仰里,大批茶人紛紛南下,在鳳慶,馮紹裘首創了滇紅,湯仁良制出了蒸青;在全國各產茶區茶山荒廢、工廠破敗之時,老鳳慶茶廠應運而生,生產出的茶品經香港貿易市場交易,換回了大量的抗戰物資……
時間:2016年
花了個把月走訪了臨滄的角角落落,瞻仰了古樹拜訪了茶人,整理出版了厚厚的《茶源地理臨滄》。除此之外,為了讓你更能了解臨滄,了解臨滄茶的味道,我們還帶回來了當地的土、當地樹種的茶籽、還有能代表當地風味的茶樣。
只是為了讓你在看書的時候,能更立體的感受到臨滄,臨滄的味道。
我們稱它為“源茶品”,讓每片茶從土地走向你的更好、更直觀體驗。我們相信,比故事更打動人的事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