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佛有緣
發布時間:2025-03-05 點擊:13
佛門有一則故事,說達摩祖師面壁思道時,上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他一生氣,把眼皮割下,置地上,眼皮入土后長出一棵小樹。弟子們采樹葉煎飲,竟然可以醒神止睡。這就是“茶”云。這雖是佛家誑言,但反映了一個歷史真實:茶與佛有緣。我讀過些烹茶煮茗之書,卻沒見觸及這個問題,故拈出一說。
老茶客都知道,好茶要用好水配。相輔相成才易達到一種高境界:“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好茶多生長于“陽崖陰林”之間。野生者上、園植者次。水則是“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這是唐人陸羽長期研究得出成果,也是他與禪僧們品茗論茶道得益所致。否則,他縱有文才,也是寫不出《茶經》傳世的。這件事無須多舉證。有心人去翻翻《全唐詩.皎然卷》就會明白。
唐代禪僧皎然本姓謝,是謝靈運的十世孫,詩文以“雋麗”名于時,與顏真卿、陸羽等大官名士都是好朋友。他們常集會,共同品茶,論文說禪。皎然有詩記其事:“清宵集我寺,烹茗開禪牖;發論教可垂,正文言不朽。”
自古名山僧占多,名山又多有好水。這皆利于種茶和研究茶道。由于社會、歷史的原因和政治上的需要,唐朝統治者大多推崇佛教。僧人游方與文士到處當官,就將飲茶之風推向全國,及于日本和東南亞。據說,第一個將中國飲茶習慣和茶種帶往日本的是日本派到唐朝的學僧最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