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結合玩出新創意
發布時間:2025-02-15 點擊:17
在中國茶產業與茶文化的互相推動下,茶文化交流與經貿互動日益頻繁,除了茶本身之外,茶文化熱也推動了新興的茶文化旅游逐漸流行。云南:從觀光向度假游轉變
西雙版納是云南省緯度最低、平均海拔最低、氣溫最高、降雨量最多的地區,很適合種植茶葉。普洱茶種植在西雙版納歷史悠久,產量也最高,在勐海有一株1700余年樹齡的古茶樹,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納境內。
近年來,西雙版納通過普洱茶研究所、茶葉科技園和一些景區(景點)的建設,讓外地游客在度假旅游的同時,逐漸了解了現代化茶園,領略了古茶山的風韻,感受到濃厚的茶文化。
例如,西雙版納茶文化博覽園及布朗鄉南糯山的千年古茶樹,都將成為西雙版納下一步推進茶文化旅游的亮點,讓各地的游客來版納感受漂亮的古茶山及山上的特色民族文化,看連片的現代茶園和制茶技術,在千年古茶樹下聽僾尼人講1000多年前茶樹是如何開始被“馴化”和培育的。
河南信陽:“休閑茶都”印象
河南信陽茶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2014年4月,經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52.15億元,位居全國前三位。茶產業是信陽市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2013年全市茶園面積達210萬畝,茶葉產量達5.7萬噸,總產值達85億元。
信陽的名山秀水,曾吸引了古往今來的許多文人騷客、達官貴人來這里觀光游覽,聽瀑品茗。唐代茶圣陸羽來信陽“考察”,將這里劃為淮南茶區;宋代詩人蘇軾在赴黃州謫所的途中來信陽品茶,發出了“淮南茶,信陽第一”的贊語,生動地寫出了游人與信陽茶的關系。
有關專家表示,信陽的名勝古跡,大多與聞名遐邇的信陽毛尖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與信陽茶文化相映成輝。
臺灣:把茶文化融入生活方式
臺灣盛產茶葉,以烏龍茶為最為出名。隨著茶樹和茶葉傳入,茶制作技術和茶俗也慢慢滲透島內。臺胞喜歡喝茶,十分講究茶的品質、沖泡藝術及飲茶環境,還盛行以茶會友、客來敬茶的傳統禮儀,并一直傳承著我國優秀的茶文化。
臺灣的李維豐和林珀湘夫婦多年住在山里,她說已經習慣了山里的生活,也希望朋友們來山里看種茶、采茶、制茶的過程,做一次深度的茶文化旅游。林珀湘是臺灣南投縣竹山鎮的茶人,在南投小有名氣。“我有自己的地,也有自己的加工廠,茶的價格會比別家高一些,但市場一直不錯。”
臺灣茶文化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例如,位于臺北市文山區的木柵觀光茶園是臺灣第一座觀光茶園,境內的貓空地區昔日曾為臺北市最大產茶區之一,目前為茶藝及夜景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