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品茗茶]心境不同茶也不同
發布時間:2024-12-26 點擊:43
我不斷以為喝茶是種典禮,心不靜是泡不好茶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茶禪一味,喝茶是用茶香洗濯內心的過程與典禮。而“茶”字本身就是“人在草木間”。人在草木間,浸染山林之氣,可以看流云、觀虹霓、飲泉水,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心是親近自然的。
茶也是要和著季節與心境來喝的。綠茶,一定要喝明前的。春天,大地陽氣蒸騰,萬物生長。江南茶樹上的芽尖剛剛綻放,清明前采下來的嫩葉,用早春那剛剛封凍了一冬的凌凌泉水泡開,你會覺得草木之間生長的力量在眼前氤氳化開,春的新穎、靈動帶著一點點青澀,像剛剛伸展開的夢想,一下子全都在了這盞春茶之中。因而春天喝綠茶可以讓人清醒,讓人精神煥發,讓自己在春天里,跟著大地的草木一同蓬勃生長。生長的過程延續到盛夏,綠茶也不斷能喝到盛夏。
一立秋,就該喝烏龍了。最雍容方正的烏龍茶當然是鐵觀音,我覺得最典雅的烏龍要數臺灣產的凍頂烏龍,這種高山茶猶如它的名字,帶著一股清冽之氣和遠遠的清香。而中國臺灣的文山包種也是很好的烏龍茶,綿軟醇厚,充滿文人氣息。翠玉烏龍也是很俗氣的茶,三兩知己小聚時喝它最合適。在清秋喝烏龍,是由于它茶色清亮、疏朗、綿長,有秋高氣爽的味道。茶的顏色會讓人聯想到秋天,空氣中顯露出金屬般的光澤,盛夏的濃郁已經過去,人的心境走向清朗,世界走向豐滿與成熟,天地開闊。這正是烏龍茶的況味。
到了冬天,是喝熟普最好的時候。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發酵,由生到熟,由翠綠的微澀到深紅的綿軟。寒冬時節,外頭皚皚白雪、萬物凋謝。此時,手捧一盞濃濃的熟普,看著它紅酒一樣的顏色,喝上一口,醇香綿厚,暖意頓生。
一天之內,時間不同、心境不同,喝的茶也可以不同。早晨喝龍井,喝北方硬一些的茶,比方信陽毛尖,喝云霧氣息更重一些的四川竹葉青,一天心境會很清朗;午后假如還想喝綠茶的話,可以喝十分柔細的碧螺春。用85攝氏度的水泡開碧螺春,猶如午后的陽光,淡定而悠遠。
品茶,除了隨季節、時間變化外,還要隨人生的境界一同變化。20多歲的人往往喜歡咖啡勝過喜歡茶,苦苦的咖啡加進去香香的牛奶,再放上甜甜的糖塊,甜、苦和濃香混合在一同,就是20歲的青春,有一點混亂,但是充滿英勇、活力勃勃。人遇見茶是要講究機緣的,假如你對世界的看法、事業上的打拼、情感世界等等一切,都還在萬分糾結的時候,是不會喜歡上茶的,由于你還沒有走出咖啡的那份“濃郁”。但人過30歲,卻往往會喜歡上茶,那時,你已經開始漸漸體味到茶里不求當下的濃郁、而求雋永的回甘,是另一種人生的境界。
因而,生活中一定要留出喝茶的光陰。正如蘇東坡所言:“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