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市點評:解讀那些另類的普洱茶生產企業
發布時間:2024-12-22 點擊:31
我是小小發酵師,在談到普洱茶生產企業的時候,我們腦海中往往會崩出大益、下關、中茶之類的企業,它們有著完整的精制生產線,從篩分、發酵、壓制、包裝等等機構部門,設備齊全,管理嚴格,一些功能比較單一的初制所也可以歸入此列。而我今天要談的卻是此前僅僅被歸入大藏家的一些企業,代表是天得茶業、雙陳普洱、昌興存茶和東和茶葉。
為什么我要將他們納入到生產企業,因為正如我此前說的,普洱茶的后期陳化以及發酵絕不應該只是儲存物流,它更正確的定位是生產過程,它如精制過程一樣,投入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實現了產品的增值,而其他行業的儲存倉儲只是一個物流中轉中心,并不會實現產品價值的增長。普洱茶在倉儲得當的情況下并且在一定時期內是可以實現品質的提高和價格的上漲的,你見過多少東西在倉庫放一段時間價格可以升上去(當然有,較少而已),此外雖然將廣東地區的企業歸入生產企業并不恰當,也不符合gb/t22111-2008的規定,但是同樣的國標并沒有將陳化歸為生產過程,所以這樣說也未嘗不可。而且在中期茶和老茶交易熱絡的當下,這些企業甚至也鋪開了自己的渠道以利于自己產品的變現,天得在全國已經有了30多家專賣店,雙陳在東北、中部以及華南地區也有眾多的加盟店,昌興入駐九家品牌店,與傳統生產企業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到這時你會發現,他們除了沒有參與前期的初制和精制,其他的設置以及運營模式和一般的生產企業毫無二致,再說他們只是大藏家就不合時宜了吧,因此將他們歸入生產企業合情合理合勢。
而這些企業不可不謂是行業的攪局者,在未來會對傳統企業形成較大的沖擊,深入解析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普洱茶行業的未來走向。
首先這些企業是單一和儲藏陳化型企業,它們沒有參與到前期環節,比如初制精制深加工,省去了最復雜和繁瑣以及附加值低成本高昂的生產過程,可以集中資金和物力人力投入到單一的陳化過程,即節省成本又便于組織運營管理,而陳化過程往往附加值較高,可以掌握更豐富的產品資源,所以這樣的企業往往利潤率也較高。
其次這些企業也承擔了一部分服務功能,在產業鏈環節中處于中游地位,在傳統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一種過渡,承上又啟下,掌握了較大的話語權,理順了消費市場,銜接上游甚至可以倒逼初始企業的生產運營,他們已然形成了普洱茶市場的一股強大勢力,活躍于芳村和各大茶博會,憑借雄厚的實力大造輿論氛圍,為自己搖旗吶喊,當今活躍的中期茶和老茶的交易火熱與他們的努力分不開。
第三、產品以中期茶和老茶為主,極具競爭力,普洱茶越陳越香自是不用再加贅述,消費者們也逐漸形成了品飲年份茶的觀念,相較于傳統企業專賣店以新茶為導向的模式具有先天性的優勢,而且其倉儲極其豐厚,天得存量7000多噸,雙陳3000多,昌興也在千噸左右,更不用說它們還在源源不斷的回購年份茶,特別是在行情慘淡的當前市場,更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達到這個目的,如此下去真不知這些企業會對傳統企業形成多大的沖擊!
最后,這些企業普遍實力雄厚,存茶只是他們的副業,資金也非常充裕,人脈和客戶資源廣泛,市場影響力很大。比如天得茶業背靠蔡金華的長實集團,主營工業園區開發、物業租賃、酒店、商場、家具等多個項目,昌興的背后企業也是房地產大佬,茶業只是他們的一個投資方式而已,茶業業務可以與主營業務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在主營業務上積累的客戶資源完全可以直接轉移和嫁接到茶業業務板塊,迅速打開銷售局面,有人覺得年份茶變現難,那是你沒有渠道而已,而這些企業有,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優勢了!
另外這些企業的一些金融創新模式也值得稱道,如茶業質押貸款,茶業銀行、體驗服務等等,它們也將觸角伸到了更廣闊的服務領域,未來這些企業的不斷成長將極大的影響到行業的布局和走向,特別是傳統企業要認清局勢,要強化服務意識,要搞陳化倉儲,不可過分切割自己的產業鏈和丟掉自己的話語權,否則風水輪流轉,行業地位不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