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問茶①:尋找那片遺忘的茶園
發布時間:2024-10-16 點擊:55
一百個普洱客可以品鑒出幾百種普洱的味道,可以喜歡著云南大大小小的幾千個寨子或山頭,然而大體上普洱茶的味道會在易武、勐庫、臨滄、普洱之間游走徘徊:易武的柔,勐庫的烈、普洱的高顏值,似乎都比不上臨滄的濃重更讓人神往和回味——神往和回味的還不僅僅是茶。
2016年3月16日。
山東萊州的王惠林、濟寧的王順棟、青島的孫海霞一早趕赴濟南,只為赴一場尋遇昔歸莊園的約定。
12時前后,濟南張紅、麥娟、何培玉、高燕妮、祝永國相約趕赴機場;而在此時,遠在徐州的王梓燕已經登機趕往昆明集合。
14時40分飛機準時起飛,在經歷2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后,飛機經停重慶,讓同行的隊友們感受了一把霧都的風采。片刻的停留之后,飛機繼續趕往昆明,在7點50分準時抵達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臨滄昔歸莊園的張總、賈總已在出站口等候多時,接上我們一行后只奔酒店。同行的伙伴們習慣性的以為入住的酒店無非就是經濟型酒店,而當領完房卡入住后卻被這公寓氏酒店所感動,入住不到五分鐘酒店服務員送來水果,溫馨的入住環境,細微的服務,無以不體現出昔歸莊園的周到服務。
晚上9時許,我們一行來到了雞腳王,共同體驗了一把云南的特色燒烤,石屏豆腐、竹蟲等美味無以不吸引著伙伴的味蕾。
2016年3月17日。
早上5點半左右,昆明的天還沒有亮,我們一行早早的奔赴機場趕最早一般飛往臨滄得飛機,只為了早點領略一下臨滄天下茶倉的風采。飛機在降落時略有點迫降的感覺,同行的昔歸莊園賈總笑稱:這已經算是飛的不錯得了,很多時候因為霧大、風大,飛行員都會找不到機場,一會降落、一會拉升的尋找機場方位,很多飛行員都是憑感覺降落。
飛機落地后,我們一行乘坐昔歸莊園的接機車輛直奔酒店,放下行李后,即可來到昔歸莊園公司,參觀了展示廳、聽取了張總的講解,對公司及模式進行了初步了解。
午餐來到了一家傣族風味餐廳,伙伴們都被這滿桌的食材所吸引,吃飽后我們直奔茶山。
從臨滄出發,經過1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我們來到了位于螞蟻堆鄉,海拔1500米的曼毫基地。曼毫——傣族語中“產水稻的寨子”之意,這片茶園有1萬多畝,樹齡基本在50年左右,采用國際雨林標準式管理模式,數木與茶園套種。聽取了張總對曼毫基地項目建設的介紹。
參觀完曼毫基地后,我們直奔曼啟基地,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中間車程40來分鐘,也數不清轉了多少個彎,我們一行來到位于唄兔自然村的曼啟基地,海拔1860余米,并順道參觀了曼啟村委會附近的茶園。遠眺茶園時不少隊友,認為這茶園有啥好看的呢?當走進后,被茶樹的根莖所吸引,兩只手掌都握不住。多數人習慣性的以為茶樹高才算是好茶,須不知茶樹根莖需要多少年才能養成,更不知這片茶園的歷史由來。
曼毫、曼啟基地,只是昔歸莊園農業化的一小方面,與其他工業化品牌截然不同,自成立一開始就著手基地生態化建設,嚴格按照雨林認證標準要求規范化種植,只為為消費者提供最本真質樸的好茶。
每一棵茶樹的葉子,經歷了制茶人的妙手,遵循自然法則,將普洱茶的內涵底蘊得以完整的保留,最終成了普洱茶客舌尖上久久回味、如癡如醉的時間的味道;這味道,飽吸了大山千年的滋養,越過了萬水千山,經歷一壺沸水的洗禮,方才到達這挑剔的食客的舌尖上,這一旅程像是走過了幾世幾劫;這味道,神往到茶區一探究竟,這尋訪的樂趣,就只有尋訪者心里最最明白。
作者簡介:祝永國,系梵益普洱茶掌門人、臨滄邦泰昔歸莊園有限公司經銷商。圖片攝影、提供:祝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