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紫砂款式應具備的條件:
發布時間:2024-09-27 點擊:56
好的紫砂款式識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印章大小要適宜 用印鈐款,理當視作品的大小而響應配置。倘使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宜相仿。有人曾說用印寧小勿大,大則不雅,此說有肯定的道理,但也不盡然。許亦華老師曾應呂堯臣之囑,作“堯臣陶藝”一印,擬戰國璽意,與其代表作“璽壺”底一樣平常大小,鈐之于壺即為一巨鈐,匠心獨運,特別很是巧妙。因此創作者大小不同的印章不止一方,且用起來特別很是得心應手,恰到益處。
(2)印章情勢要善擇 印式轉變有姿才能與團體作品的藝術美相得益彰。印章除正方形、朱白文(鈐在壺上則相反,一凹一凸)外,還有半通形、瓦當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葫蘆形、天然形、肖形等各種印面情勢,凡一件作品同時鈐用二方或二方以上印章者,就需擇不同的印面情勢。才能渾然一體。
(3)鈐印位置要得當 一樣平常用印在底部、蓋內、鋬下。如用在壺的明處,尤其要審察位置。用得好,可以起裝飾作用,得畫龍點睛之妙。
(4)風格要和諧 一樣平常來說工細精微的作品,宜用娟巧美麗的印章;樸實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獷老辣的印章;矜重慎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穩的印章。制壺名家王寅春常用的名印“王寅春”,得漢鑄印神韻,殘缺自若,通邊巧妙,鈐在其作品上,印雖小卻顯得雍容大度。顧景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線條不粗卻剛勁飽滿,姿意縱橫而錯落有致,確是大家風度。一樣平常作偽者喜用一種四平人穩,粗細、深淺同等,工藝化的印章,且不問與作品風格是否相宜,都是一個模式,看后使人很膩昧。
(5)鈐印輕緊張適宜 鈐印時應細致平整,用力均勻,不可深淺不一。因為印的情勢與風格有異,作印者用刀深淺不一,鈐印時也應恰到益處。有的不肯定要鈐足,有的卻非鈐足不可。清代篆刻名家陳曼生設計的壺形,寓巧于拙,古樸而又詼諧,楊彭年制作,底鈐“阿曼陀室”一印。若不鈐足有點輕飄,彷佛一個病人站不穩的樣子。可鈐足后卻顯得雄健樸茂,運刀猶如雷霆萬鈞,金石味十分粘稠。
(6)印章制作要考究 紫砂款識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間陶工,優劣懸殊。紫砂陶有了很大的發展進步,而款識的藝術水平難以與古代相比。究其緣故原由,古代作印者是篆刻名家,也懂紫砂的藝術,制壺者亦具有肯定的藝術素養,也懂篆刻一二,所以制印的藝術水準也高,而一樣平常作偽者大多為民間的陶工,既不懂篆刻,更不會請印人作印,款識不好,壺藝天然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