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購茶要擦亮眼睛
發布時間:2024-09-03 點擊:63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近日發布消費警示:茶葉市場“水很深”,消費者購茶要擦亮眼睛。14日,記者走訪了上海的一些茶葉批發市場和商場的茶葉專柜,發現一些標簽上注明特級龍井,價格從二三百元至上千元一公斤的都有;而烏龍茶的價格更是差得離譜,便宜的幾十元一斤,貴的居然將近兩千元一斤。這就讓人難免會產生疑惑,同樣產地、同樣名稱的茶葉,價格為什么會相 差好幾倍?
價格缺統一標準
據上海市茶葉學會介紹,上海是我國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之一,雖然,整體的情況還不錯,但由于茶葉行業至今還沒有形成行業協會,還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狀況,問題突出反映在價格的混亂上。
業內人士也透露,作為一種特殊消費品,茶葉的品種、形狀、產地、土質、采摘季節以及污染程度等都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這些也都直接作用到茶葉的價格上,所以無論哪種茶,都會存在很多種價位,便宜的可能只要幾十元,貴的上千元也很正常。但問題是,目前茶葉市場價格放開,且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上由生產者、經營者根據市場走勢而定。這樣一來,一些經營者抓住這個漏洞,開始隨心所欲地定價了。因此,市場上出現的品質上接近,價格上懸殊之類的情況,也就司空見慣了。
此外,也有一些經營者利用多數消費者對茶葉不懂行,謊報茶葉產地和品級,更有甚者還用偽造的茶葉品質認定書來蒙騙消費者,使披上了光環的茶葉身價倍增。
精裝茶葉多陳貨
在市場上,記者看到包裝精美的禮品茶葉可謂是琳瑯滿目。“極品鐵觀音”、“特級毛尖”、“精選碧螺春”等眾多知名茶葉,都被包在了精致典雅的禮盒里。業內人士指出,真正品茶的人,很少有買精品包裝的茶葉的,因為懂行的人都知道茶葉是當年的好,而精品包裝后的茶葉多數都是陳貨,就算是上等的茶葉,味道已然與新茶葉不同了。
慧眼識茶有門道
上海茶葉學會的專家告訴記者,茶葉的類別繁多,主要分為紅、綠、黃、白、黑和烏龍六大類。消費者選擇好茶后,應注意辨別茶葉的品質,可以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等方面來鑒別,有條件的還可以經過沖泡、嗅其香氣、嘗其滋味、觀其湯色及茶渣嫩度、色澤等鑒別。
觀其“色”。選購茶葉時外觀顏色應以純而澤為好,雜而暗為次。茶葉的湯色以明亮清晰為優,暗而深為劣。
聞其“香”。質量好的茶葉一般香味純正,沁人心脾。如茉莉花茶有著濃郁的茉莉花清香,如沒有這種香氣或有其它氣味,則說明該茉莉花茶質量較差。
嘗其“味”。新茶湯色澄清而香氣足,陳茶則湯色變褐香味差。就綠茶、紅茶來說,質量好的綠茶口感略帶苦澀,飲后又感鮮甜,且回味越久越濃。若苦澀味重、鮮甜味少則為次茶。紅茶口感甜爽為好,苦澀則不是好茶。
觀其“形”。各種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不同品種有不同的鑒別方法,但質量好的茶葉外形都是一致的,所含碎茶和雜質少。
雖然,這都是一些辨茶的“高招”,但普通的消費者還是很難掌握,所以,專家提議,買茶還是要到一些正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