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留春茶藝武夷茶藝十八道茶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5-04-09 點擊:5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升真元化洞天。相傳唐朝時呂洞賓曾在武夷山修煉過。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非常重視生命的價值,強調要貴生、樂生、養生,追求通過順應自然的修煉達到長生久視。武夷留春茶藝就是筆者根據呂洞賓《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等養生真訣而創編的養生茶藝。我們通過這套茶藝把道家奧秘的丹遭之術與茶的保健功效相結合,使人們在日常品茶中既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又達到健身延壽的目的。這套茶藝共十八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抱元守一”
茶須靜品,性須靜養。道教養生的基本要領是“清靜無為,清心寡欲。”老子認為:“清靜為天下正”,“清其心源,靜其氣海,則道自來居”。抱元守一是道教靜心養氣之法,也稱為抱元神,守真一。《百字碑》載有呂洞賓的口訣:“緘舌靜,抱神定”。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這道程序是品茗前的靜功。
第二道程序“調和五行”
這是指燒水候湯。古代茶人認為燒水候湯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達到調和。火爐置于地上故從土;爐內有木炭,故從木;木炭燃燒故從火;爐上放著水壺,壺是金屬所制,故從金;壺內有水,故從水。候湯就是等待水沸騰,這個過程是爐中五行調和的過程,同時也是體內五行調和的過程。
第三道程序“燙杯溫鼎”
道家無論修煉內丹還是外丹,都把煉器稱為爐鼎。在泡茶之前,我們先燙洗三才杯(亦稱茶甌)使其提高溫度,故稱為燙杯沮鼎。
第四道程序“瑞草入甌”
古人把茶稱為瑞草魁,飲茶可延年益壽。把茶葉放進杯中稱之為瑞草人甌,
第五道程序“靈丹受熱”
這道程序是蓋上杯蓋后,將杯子用力上下轉圈搖動九下,使熱杯中的干茶均勻升溫,以利于香氣的散發。
第六道程序”采氣調息”
即開杯聞干茶的茶香。聞的時候應深呼吸,并注意調理體內的氣息。這在道教稱之為“吐納”。吐出體內濁氣吸進茶的香氣,如此反復三次,每次呼氣后都咽下一口津液,這樣可合腎氣,養元氣,長真氣,久而久之必使人色澤豐美,肌膚光潤。
第七道程序“傾注玉液”
即開湯泡茶。
第八道程序“風吹浮云”
即用杯蓋輕輕地刮去沖水時泛起的白色泡沫,使杯中的茶湯更加潔凈。
第九道程序“雨潤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