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給茶葉帶來不一樣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5-04-08 點擊:9
尋尋覓覓,總少不了和包裝相遇。包裝,是茶葉第一臉。喝茶,嘗的是味;購茶,這是個看臉的時代。會看臉,才嘗到味。
1、從包裝材料探究茶葉淵源
茶葉包裝,表里能不能如一?就地取材的包裝更貼心于茶葉,有益于保護茶葉,順應茶葉自然本性,是一種“表里如一”。反之“表里不一”,例如東北大興安嶺的木材包裝斯里蘭卡的茶葉,這里不僅僅有茶源的問題,寒性與熱性的異質沖突。
國家一級評茶師,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朱澄先生介紹說:臨滄水冬瓜在云南廣泛種植,其木,質地輕、顏色白,制木盒,無異味,取材便捷而環保,在茶葉包裝中深受歡迎。甚至茶農、茶企,包括普洱茶集團,為保證普洱茶渥堆發酵的環境衛生,也常常用這種木頭制作地板。
用水冬瓜制作茶葉包裝箱,便于茶葉的運輸。加一層紙,可防濕、隔味。冰島茶貴若公主,水冬瓜木這木生木長的兄弟,自然是最好的保護。
消費者可以根據茶葉包裝的材料,推測茶葉來源地。當然,據香港協和茶行的黃集斌建議,有些木質包裝箱不宜在廣東等潮濕地區長期使用。
2、從包裝文化感知茶企文化
零亂、零散的包裝,沒有邏輯系統和整體規劃,背后暗示的意義是:我只和你做臨時的生意,茶葉的品質也許原生態,也許“再生態”,是不是好茶,得看你的運氣。
包裝呈現出的品牌系列,傳遞出可持續發展的欲望,暗示了企業背后的實力、規模與抱負。
用《紅樓夢》人物作茶葉包裝,做成一個系列,茶企可能在茶文化上有一定努力,考慮到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具備統籌策劃的實力。如果確實具備相應實力,這樣的茶葉應該擁有更強的品質穩定性。
“春茶”的寓意不言而喻,從消費角度看,新春佳節選擇這樣的茶葉送禮,也許比較適合傳統文化心理。但茶葉的品質,最后還是杯子說了算。
3、從包裝形態閱讀茶業品性
用窖藏木桶的形態包裝茶葉,與“藏”的概念發生關聯,引發“藏”的興趣。這樣的茶葉,或者有收藏價值,或者強調儲藏條件。沿著這些線索,你可以追溯這款茶葉的窖藏歷史,推算其收藏價值。
六堡茶近年復興,作為產于廣西的黑茶,以“紅、濃、陳、醇”為口感特征。它的儲藏不宜密閉,須散去倉味,拒絕陽光直射。木桶包裝,有利于六堡茶透氣、回潤,從而獲得更具風味的陳醇口感。
4、從包裝品位判斷制茶情懷
無需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上。偵探高手不會輕易相信你臉上的標簽,但會從節奏上捕捉到你的過往。不懂深透氣質,才會停留表象。若有深邃目光,何必憑據衣冠,身影都可以判斷。
包裝的風格、口味,讓人聯想到茶葉背后的情感。認真包裝并非都是認真偽裝。對自己的茶葉有情感,當然想為她找最適合的服飾。
真正用文化的熱忱做茶葉,做有情懷的茶葉,就忍受不了庸俗的包裝。包裝和茶葉一樣,需要表達制作人的審美趣味和人生格局。對包裝的苛刻,未必是對茶葉品質的苛刻。對茶葉品質的深愛,卻必然地延伸向它的包裝。
如果制茶的心境自然、淡然、逸然,包裝上的圖文元素,可能就干練、簡明,沒有復雜、矛盾、沖突與凌亂,疏朗、堅定、流暢,既具自然之質樸,又具曠達之精神。
5、從包裝元素推知茶葉歷史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歷史。強調歷史的包裝,茶葉背后的歷史應該不同一般。安化黑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茶馬互市,追溯到古代商幫,追溯到中原與西域的民族融合。
圓形木盒、條狀皮帶、粗拙圓釘,構成西域草原風格,喚起了牧馬民族的黑茶記憶。里面的金黃色綢布,也符合于西域審美,還襯出幾分皇室尊貴。
這些元素的組合,既有湖湘文化的霸氣,又有大漠孤煙豪氣,風格粗獷厚重。其核心意在彰顯沉淀深厚的歷史。
6、從包裝風格分析消費方向
秀氣花茶。長形圓筒設計,靈秀雅致,簡潔明了。與黑茶的粗獷、霸氣風格迥然不同,也異趣于自然、沖淡的藝術范式。這樣的包裝,更受小資女生的追捧。小日子的幸福感,不必深、濃、厚、烈,只需要把一筒小花花放在手上。
不同的包裝,受不同的市場定位影響。即使同為南方市場,福建、潮汕、廣州的沖泡方式、品飲習慣不同,烏龍茶包裝的內含量也有區別。外觀風格的區別就更加普遍了。
7、從包裝性格看地域性格
陳皮包藏著普洱,陳普就這樣出現了,廣東人就這么會玩。生活講實在,人們性格溫厚,風俗中向來推崇吉祥、豐收。文字設計不張揚,盡顯雍容、富貴、沉穩之態。整個包裝也極盡簡樸,無夸飾、累贅,實用精神在廣東陳皮包裝上得到體現。
當年茶馬古道上,茶葉的包裝、運輸,曾經成就了普洱的特殊發酵。誰又知道,今天的茶葉包裝,會如何改變茶葉的命運。包裝在發展變化,而里面的茶葉,才始終是心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