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陳皮普洱茶,99%的人都理解錯了
發布時間:2025-04-03 點擊:35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老子《道德經》
有關柑普茶,你是否聽過一些五花八門的“專業詞匯”?青皮、陳皮、橘皮、黃皮、微紅皮、紅皮、二紅皮、大紅皮、小青柑、青柑、紅柑、大紅柑、二紅柑……這似乎是行家對新手的警告:這玩意兒很復雜,別亂來!于是,剛接觸柑普茶的茶友們便頭都大了。
皮皮不分、柑茶不分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天,不妨跟小編一起來捋一捋。
1.皮、果、茶
青皮、陳皮、柑皮、紅皮,是皮的概念。小青柑、青柑、紅柑,是果的概念。而平時所說的小青柑(帶茶),其實是簡稱,規范的名稱應該叫小青柑普洱茶或普洱茶(小青柑)、小青柑紅茶或紅茶(小青柑)等。
2.新皮和老皮
根據皮的陳化時間,可將柑(橘)皮分為新皮、老皮。陳皮只是老皮的一種。
據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對陳皮的定義,只有陳放3年以上的新會柑皮才能稱為陳皮。《中國yao典》上一般指具有yao效的老皮,在來源上強調工藝“曬干或低溫干燥”。因此,柑皮通過曬干或低溫干燥,陳放3年以上,達到陳皮品質標準(如柑香去,陳皮香顯)才能成為陳皮。
柑皮如果加工不當,采用高溫干燥導致yao用成分(如陳皮揮發油)散失,那么即使陳放3年以上仍是老皮而非陳皮,這時便只有食用調味價值而無yao用價值了。所以高溫烘制的柑皮,只能叫老柑皮,不能轉化成陳皮。高溫烘制的柑普茶,無論放多久都只能叫老柑普茶,而不能成為陳皮普洱。
3.青皮與陳皮
青皮有三層意思:平時我們會用“青皮”來做“新皮”代稱,這時的青皮是做不規范的代稱使用;根據成熟情況劃分,青皮是跟紅皮對應的一種柑皮成熟狀態;在yao典中的青皮和陳皮則是兩類,青皮是“青皮陳皮”的簡稱,陳皮是“紅皮陳皮”的簡稱。
《中國yao典》記載:青皮(青皮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陳皮(紅皮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國內陳皮研究文獻及yao典記載,柑皮從yao性上劃分,只有青皮和紅皮之分。黃皮這個概念,在成分及功能研究、yao典上均未出現,不具備顯著特征。
陳皮根據yao性分為青皮陳皮、紅皮陳皮。新皮根據陳皮的劃分可分為青皮、紅皮。柑根據柑皮的劃分可分為青柑、紅柑。實際生產操作為了將產品區分的更明晰,通常將青柑中較小的狀態,叫小青柑;紅柑中最成熟的狀態,叫大紅柑。皮也可細分到小青皮、青皮、紅皮、大紅皮,而黃皮、微紅皮、二紅皮等應屬于不規范的劃分或叫法。
與皮相對應的柑普茶產品類型也應是4大系列,如金柑普分為小青柑普洱茶、青柑普洱茶、紅柑普洱茶、大紅柑普洱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品系列。
4.陳皮yao性
上期講到柑皮yao性問題,我們一般說陳皮yao性為“溫”,而yao典記載“辛、甘、寒,無毒。”是否yao典有誤?
《本草綱目》記載,“青橘皮,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一體二用,陳皮yao性就可以理解了:青皮陳皮yao性“寒”,紅皮陳皮yao性“溫”。紅皮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青皮陳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金柑普也不能隨便喝,根據想要的效果來選擇。
5.陳皮普洱茶的定義
據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對陳皮的定義,陳放3年以上的柑皮才能稱為陳皮,否則就是柑皮。柑普茶,必須采用新會柑核心產區當年的柑皮和勐海普洱茶,經獨特的工藝加工制成。當年的柑皮與普洱茶加工制成的茶叫柑普茶,經過三年以上的轉化后方能叫陳皮普洱茶。新會柑成熟后剝落出的新皮,只能柑皮不叫陳皮,加工的成品自然也不能稱為陳皮普洱。關于陳皮普洱茶的生產,小編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一是將新皮與普洱做好半成品,放到專門的陳化倉陳放3年,達到陳皮普洱標準后,再包裝成陳皮普洱出廠;二是新皮陳放3年,達到陳皮標準后,將普洱茶與陳皮加工形成陳皮普洱,做成成品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