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仁論茶道|茶道茶藝內涵
發布時間:2025-03-30 點擊:15
馬守仁論茶道|茶道茶藝內涵(一)
“茶道”一詞最早見于唐代詩僧釋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另據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條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碧颇﹦⒇懥猎凇恫枋隆分懈赋霾杩梢裕骸袄Y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見,早在我國唐代就已經飲茶有“道”了。
飲茶而言道、有道并因茶入道,這當然要歸功于茶圣陸羽了。陸羽在《茶經》這部曠世巨著里,首次把飲茶從生活領域提升到精神品飲和藝術創造的高度,不但使飲茶程式化,更使飲茶藝術化了。他細分十事,詳加評說,使茶道初具規模。飲茶至宋代已蔚為大觀,出現了許多熱衷于品茗藝術的文人雅士,如蔡襄、黃儒、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等。甚至連一些帝王貴胄也加入到茶人行列,為茶道推波助瀾。如宋徽宗以帝王之尊,就曾親自碾茶、煎茶,并寫有一部茶學專著《大觀茶論》。他們或以語言文字入茶,或以藝術修養入茶,或以佛法禪機入茶,或以自我人格及大自然的真情入茶,使中國品茗藝術真正從日常煎點提升到精神品飲的境界上來,茶道過程中那種雅潔、清靜、空靈、平和、率真的精神追求也逐步完善,為中國茶道的最終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茶道歷元而降至明清時,已漸呈衰落之勢,如山澗寒泉,給人以冷寂感。明清時的茶道往往流傳于文人雅士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股清流。近年來,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存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茶道又漸呈發展趨勢。我個人以為,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融匯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華,成為東方文化藝術殿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過程。茶人通過品飲而悟道,這種過程就稱作茶道?;蛘吆唵蔚闹v,品飲者對茶的覺悟,稱作茶道。由此可見,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修證范疇,是要實修實證的,不僅要在“理”上認知,更要在“事”上修證,而非僅僅停留在認知或研究的層面上。如同參禪一樣,研究公案、閱讀禪宗史料充其量只能算作文字禪,其實和悟道沒有多大關系。
古往今來,談茶論道的人很多,從唐陸羽、皎然、封演、盧仝、陸龜蒙、皮日休到宋蔡襄、蘇軾、黃庭堅、趙佶及明清時的朱權、許次紓、張岱、張源、陸樹聲、羅稟、袁枚、冒襄以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實秋、林語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養,不斷充實和豐富著茶道內容。
而禪門歷代的高僧大德們和茶道的淵源就更深了。
禪宗形成于我國隋唐時期,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相標榜,雖然奉菩提達摩為中土初祖,且直指靈山會上佛陀拈花、付法摩訶迦葉之事,但禪宗實在是佛教和儒家、道家相融合的帶有強烈的漢文化趣味的產物,因而為歷代文人雅士所欣賞、推崇,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至晚唐時,全國約八成以上寺院皆為禪寺,出現了無寺不禪、無僧不禪的鼎盛局面。由于坐禪易致昏沉,所以“皆許其飲茶”,以至于“人自懷挾,到處煮飲?!保ㄌ啤し庋荨斗馐下勔娪洝罚┒U門茶風興盛一時。 我國茶文化誕生于兩漢之際,興盛于唐宋之間,衰落于明清之后,其興衰期恰好與禪宗發展不謀而合,所以禪門與茶結緣,實在是諸緣合和的必然結果。1987年4月,陜西法門寺出土了舉世矚目的唐宮茶具系列,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羅壇場儀式,將茶器和佛骨舍利秘藏在法門寺地宮里,這大概是佛教與茶結緣的最有力的證據吧。
盛唐時期人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禪師不僅自己喜歡吃茶,還經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學僧,禪語法言流布天下叢林。南宋時浙江余姚徑山寺里茶道盛行,有一套嚴格的茶道程式,據說日本茶道最初就是從這里流傳過去的。宋代高僧圓悟克勤大師更是深得茶中三昧,據說曾手書“茶禪一味”四字,流傳東瀛。這些古代高僧大德們飲茶的真正目的當然是為了參禪證道。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成為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這些古代的高僧大德們最早將禪平等、真切、精微而又空靈的精神貫注于茶道中,并對中國茶道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和作用。
鄰國日本的情況則值得我們關注。日本臨濟宗榮西禪師遣宋留學回國后,將茶種植于禪寺旁,并著《吃茶養生記》一書,流傳禪林。之后大應國師又將中國寺院飲茶方式傳至日本,禪僧們開始將飲茶和參禪結合了起來。珠光禪師是后大德寺宗純一休禪師的法傳弟子,他在寺院旁結草庵,并制定茶規,成為日本茶道的創始人。珠光禪師說:“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這也是禪道的中心?!辈⒆罱K提出“佛法存于茶湯”的見地。日本茶道巨匠千利休在《南方錄》中寫道:“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燒水、點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為習佛修行之行為?!笨芍^道出了茶道的秘密。千利休將珠光禪師的數寄屋茶道進行改良后大力推廣,倡導“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最終創立了千家流茶道,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當今世界文化產生著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