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復興之二:易武茶豈僅是香揚水柔能概括的
發布時間:2025-03-28 點擊:15
在之前的普洱江湖中,對于易武味道始終都是以一個“香揚水柔”來進行詮釋,所以也才出現“班章王,易武后”這樣的說法——相對于班章的霸道,易武的香揚水柔看起來當然處于后的位置。我必須聲明的是,接下來關于老班章茶的說法,并不是我作為一個茶葉經營者的判斷,更不是為了歲月知味作為易武的主導品牌,在市場上與其他產區區別苗頭,而僅僅只是我作為一個普洱茶的愛好者,在喝了接近二十年的普洱茶之后,通過經驗獲得的一些自我感受。
倘若有不同意見的茶友,歡迎良性討論,這也算我在這里拋磚引玉,達到目的了。
說到老班章的霸氣,這是事實存在的,尤其是在新茶的狀態下,老班章入口滋味濃強,湯質稠厚、苦澀感雖強,但又很協調,芳香感濃烈,一下子就能抓到人的味蕾。
而相比較而言,易武茶則更加內斂、香氣馥郁、優雅和耐人尋味。易武茶是需要人去尋味的。易武茶最大的優勢在于,需要時間來沉淀,并且滋味越陳越醇厚,香氣越陳越豐富。
所以,說到易武茶是“香揚水柔”也是沒有錯的。而這樣的口感體驗,在新茶的狀態下,老班章滋味口感來得更加直接,易武茶內斂細膩,則需要更多時間來體會它的魅力。
這就相當于我們平時看的武俠小說中的外家拳法和內家拳法的區別,一個剛猛,一個綿柔。
但通過讀書,我們應該明白“剛不可守,柔不可久”的道理——眾所周知,普洱生茶是后發酵茶,陳化價值與其后期的轉化表現有重要關系。而在我的認知里,老班章的陳化狀態并不如其新茶狀態下具備這么強的飽滿度,甚至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衰減;比較起來,易武茶在后發酵的過程中會顯得突出一些,轉化后的易武茶非但維持了之前香揚水柔的特征,更具備了良好的醇厚口感和豐富的香氣。
良好的醇厚和香甜,才是普洱茶愛好者不斷追求的味道。
很明顯,我剛剛描述的狀態是在同樣的倉儲條件和倉儲時間的前提下,離開了相同倉儲條件和時間談普洱生茶的味道,那就是耍流氓。
▲歲月知味東莞自然倉
當然,這些都只是源于我自己的倉儲條件和藏品,也有從身邊朋友那里獲得的結論,并不見得具備普遍性。
也正是所謂的一家之言。
當然,易武茶其實是不應該和老班章進行對比的,客觀地說,易武茶是一個小產區、一個鎮,而老班章則是微產區、一個村,如果要進行對比的話,那易武的麻黑或者落水洞才是真正老班章的對比區域。正是因為易武還未處于完全復興階段,其微產區知名度并未被完全展示在眾人面前,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對比。
▲麻黑村
易武對應的應該是布朗山。
再說說易武茶的轉化,事實上,它的預后狀況已經獲得了時間的檢驗。道光二十五年到民國時期的近百年時間,是易武茶業最興旺的時期,知名的老字號茶莊達30余家。而現在在各大拍賣行重點拍賣中挑大梁的普洱老茶,都是易武老茶莊的產品:宋聘號、福元昌號、同慶號、同昌號、同興號、車順號……而一個個高得令人咋舌的拍賣價格,則從側面反映了易武茶預后優秀程度。
▲歲月知味易武古韻系列產品
說了這么多,那么易武茶存放之后、經過轉化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樣呢?在這里,我還是想用歲月知味在2006年在進入易武的頭一年,做的那款“易武古韻”來進行描述。這款茶在2017年的時候,給到全國接近十個城市的茶友搞茶會的時候,就被茶友評為“驚艷”。
茶友們描述這款茶滋味和香氣都具備厚重飽滿、陳香初顯的特征,還有木香、果香、甜香,甚至還有菌香、奶香等。香氣持久,掛于杯中,也融于茶湯中。茶湯厚、粘稠,入口順滑、柔和;微苦化得快,回甘生津持久;有冰糖甜,香與韻在口腔存留度高。絕大部分茶友認為2006年的易武古韻已經具有老茶的口感特點了,同時又保留了易武茶的風格。
當然,僅僅只拿一個產品來進行描述是不具備普遍性的,但這與之前的老茶莊古董茶一相對照,再想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普洱江湖中極具傳播性的諸如“臻味號”等產品,結論就可以很清晰地做出來了。
回到這篇文字最前面的那個問題,如果“香揚水柔”不足以解釋易武味,那用什么可以解釋易武味?
在我看來,易武味絕非幾個詞能說清楚的,其一是因為整個易武的七村八寨,其實各個區域的口感并不一致,有些是花香為主體,有些是蜜香為主體,有些又是以氣韻取勝,還有整體平衡程度很高的小區域,在接下來的幾篇講易武的文章中,我將會詳細講述對于易武大產區概念下的微產區口感區別,在這里就不多做贅述。說這些的目的,也只是想說前面的那句話——絕非幾個詞就能完整地形容清楚易武的味道。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為易武茶預后的厚重飽滿,變化多端的香氣,所以僅僅用“香揚水柔”來描述它也是不公平的,如果說老班章的新茶是霸氣外露的話,那么易武的新茶則是絲絨里的鐵拳,溫文爾雅卻又不失力度,加上良好的后期轉化空間和厚重飽滿的程度,我想我找到了一個詞來形容易武茶。
那就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