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為何怕梅雨
發布時間:2025-03-26 點擊:44
梅雨季節茶葉之所以容易霉變,首先是因為空氣濕度大,大多數時間都會超過85%。另外,此時已經進入夏季,較高的溫度也很適宜霉菌的生長。
茶葉貯藏含水量常規要求在7%以下。茶葉種類不同,對含水量要求也略有不同。綠茶的含水量比紅茶更低,通常要求在5%以下。在適宜霉菌生長的溫度下,當茶葉含水量達8%以上時就可能發霉;達到12%時,霉菌就可大量孳生,產生霉味。干燥的新茶(含水量4%至6%),在梅雨季節期間若保存不好,兩三天就會受潮失去新茶香味,嚴重時還會出現霉斑。在陰雨天,茶葉裸露在外,一小時后含水量就可以增加1%。空氣相對濕度越大,茶葉的吸水量就越多,就越易導致霉變。輕者,茶葉葉底烏暗,筋骨差;重者葉底霉爛不成形,完全失去了飲用價值。
空氣的濕度對霉菌的生命活動有著極大影響,霉菌的一部分菌絲生長在潮濕的空氣里,如果環境過于干燥,霉菌就不能生長。霉菌需要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較多的水分,以維持其正常的代謝活動。這就是在空氣濕度大的梅雨季節茶葉若保管不善為什么發霉的原因。因此,在梅雨季節,茶葉一旦含水量過高或受了潮濕,就應及時用火復烘。可見,保持茶葉的干燥度是梅雨季節防止茶葉霉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