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座皇家茶葉加工廠
發布時間:2025-03-22 點擊:17
世界第一座皇家茶葉加工廠——大唐貢茶院
大唐貢茶院始建于唐大歷五年,即公元77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貢茶院位于浙江長興縣顧渚山南麓的虎頭巖(今稱烏頭山)后,是中國茶葉發展史上,制作最早的貢茶——唐代顧渚紫筍茶的作坊,人稱“顧渚貢焙”。它始于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最初進貢五百串;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進三千六百串;至唐會昌中(公元841年—846年),增至一萬八千四百斤。
由“刺史主之,觀察使總之”。時為監察御史的杜牧,在他的《題茶山》中,說到奉詔來顧渚山監制貢茶,“修貢亦仙才”,認為這是一件美差。接著談到在茶山,河里船多、岸上旗多、山上人多,“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樹蔭香作賬,花徑落成堆”。一派茶山的熱鬧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經過茶人們的辛勤勞動,紫筍貢茶制好了,于是修具奏章,快馬加鞭,直送京城長安,也許能得到皇上的賞賜。 唐代曾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刺史的張文規在《湖州貢培新茶》詩中還寫道:“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一旦貢茶紫筍送到長安(今西安),宮女們立即向正在尋春半醉而歸的皇帝稟報。
據宋嘉泰《吳興志》載:“《統記》云,長興有貢茶院,在虎頭巖后……自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至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于此造茶,急程遞進,取清明到京。至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刺史李詞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祥額置焉。以東廊三十間為貢茶院,兩行置茶礁,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顧渚泉亙其間。”貢茶帶來的是皇家的享受,百姓的災難。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湖州刺史袁高,對顧渚山人民蒙受的貢茶之苦,深表同情。他在《茶山詩》中寫道:“……動輒千金費,日使萬民貧。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黎甿輟農桑,采掇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勤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 ……”但又沒有辦法去解除他們的痛苦。
元代,貢茶院改為磨茶院,院址移到下游水口。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廢貢,這樣顧渚貢焙,前后延續了606年,可見持續時間之長,歷史價值之高。
而貢茶院四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貢茶——紫筍茶的產地。近旁又有金沙泉,時為貢水,與貢茶紫筍并列“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