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之道
發布時間:2025-03-20 點擊:15
飲茶這件事,在中國稱為“茶藝”,在韓國稱為“茶禮”,在日本稱為“茶道”。中國是從“藝”的角度來體現飲茶過程中的種種境界,韓國則從“禮”的角度通過飲茶的過程來體現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系,日本是從“道”的角度以顯示的日常飲茶習俗來表達人生抽象而具體的至高境界。不管承不承認,“藝”是最沒什么可說的,還有狎弄的意味。“禮”這個字用在茶上,每每讓我想起韓國人那些怎么看都比日本人敷衍的鞠躬,表面都是鞠躬,發自內心的禮,和拿來標榜的禮,有本質的區別。“茶藝”這兩個字隨著茶走入中國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被別的一個什么詞所取代,但時間和名稱不能確定而已。
日本的茶文化沒有比韓國和中國高級,雖然從定義上看起來高級了那么一點點,如果沒有唐,宋兩朝中國的文化輸出和倭國的拿來主義,沒有今天日本的茶道。《茶道的歷史》正本清源,在日本,千利休不是茶道第一人,他的前面有古人,后面有來者,他只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而且后世也因為他名氣最大,把很多他的老師或者后輩的卓越茶器張冠李戴成他的,可見以訛傳訛中外皆有,指鹿為馬比比皆是,有的是謬誤,有的是故意為之。
茶道在日本,一直也有兩個取向。一個取向是服務于大名,甚至天皇一類達官顯貴的,一類取向是服務于普羅大眾的。千利休極大的貢獻就在于這一點,他把達官顯貴們專用的高級洗手間變成了日后茶會里的擺設,而不具實際功能,所有人使用統一的洗手間和洗手間里必須蹲著才可以洗手的池子。茶會的位置并不會因為哪個茶客的重要而安排在顯位。茶室的門也因為千利休的改革而一再縮小,所有的武將要卸甲低頭才可以進入茶室。千利休的這一切努力,使茶道因為樸素的群眾基礎而獲得了極大發展,但是這種追求茶席上的平等,其實在近現代的日本社會也有所改變,資本和權力的力量在無情扭曲著一切。
“茶道”里的道,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尊重。尊重茶作為一個生長于大自然的農作物帶給我們這么多美好的感受,尊重所有和茶有關的人沿著因緣際會把茶帶到我們的面前,尊重和茶有關的一切。我不想再看到某人因為他是誰而必須被安排在某場茶會的某個席主正對面,我也不想看到某位老人因為腿腳不便而被安排在某個茶會里非常好到達的茶桌(在茶會上安排輪椅,事先拒絕兒童和嬰兒,我都覺得是茶會組織者的必備素質,這也符合千利休的那句“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就不能都讓機緣決定嗎?“一期一會”決定你就要在這一天的這一刻遇到誰,坐在誰的面前,坐在誰的旁邊,遇見那一杯茶。不管你事先多么言之鑿鑿,如果因緣際會說,你今天不能遇到,你還是會錯過,就算你知道今天下午三款茶里的第二款是傳承有序的宋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