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化探訪黑茶
發布時間:2025-03-20 點擊:19
國家級非遺安化黑茶制作過程需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等一系列流程,時間長達50天以上。當地百萬人口中,超過三成人圍繞黑茶相關產業勞作,甩掉貧困縣的帽子,或許只需山外人的一盞茶。
湖南安化,探訪群山環抱的世外桃源,品飲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訪百年風雨橋邊仍在行走的馬幫。
?????? 在五一節期間,安化茶人將現場制作百兩茶,讓愛茶的茶友們知茶、懂茶,體會茶的歷史文化和制茶人背后那些付出勞動的辛酸。此外,位于六處的香界寺還將舉辦封茶大典,展示禪茶文化意境。在陶澍廣場,伴著“挑擔茶葉上北京”的民歌,當地人夾道歡送茶農們送茶進京。明早,車隊將抵達北京,拉開八大處安化黑茶文化周帷幕。
本屆茶文化周期間,主辦方將用茶地圖的形式展示國內18個產茶省的六大類茶品分布圖。今年將尤其突出黑茶的分布范圍及黑茶種類的介紹。
五一小長假期間,八大處將舉辦民間斗茶大會,推廣傳統黑茶文化、教京城百姓學品黑茶、愛品黑茶。除現場制茶售茶外,安化當地表演團隊也將進行茶歌、茶戲及地方民謠等演出,展現茶鄉風俗、歷史底蘊。
從明天開始,30余家來自湖南安化的名優茶企業將在北京八大處公園內沏茶待客,邀請八方游客體驗安化黑茶的美妙滋味,在草木全面復蘇的時節,營造禪茶意境。
而在定于4月28日至5月3日舉辦的第17屆八大處中國園林茶文化節暨安化黑茶文化周開幕前夕,本報讀者應邀從北京出發,前往湖南安化,聚焦那方好山水,解碼中國六大茶系安化黑茶的制作技藝,為讀者、市民揭秘這種出產自湖南中部群山之中的茗茶的珍貴來歷。
北京八大處因佛教圣地而聞名,禪和茶又是不分家。正所謂禪堂寺廟,清靜之地,容不下酒肉,一杯清茶,無關風月,不爭名利。這些年來,八大處在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方面一直很上心。之前來自云南的馬幫沿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運到八大處進行宣傳推廣曾轟動京城;如今在這個五一節期間,八大處打算再次打造禪茶意境,邀讀者市民游山之余品鑒珍味。與之前不同,這次活動還有著一層“菩薩心腸”的意思在里面。
安化黑茶期待香飄北京,八大處搭臺助茶香出山
眾所周知,中國茶分為六大門類: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還有就是黑茶。歷史上,以安化黑茶為代表的湖南茶葉,一度形成了“非安化字號不買”的名聲,可見是個好東西。
黑茶沖泡開來湯色琥珀、芬芳四溢、甘甜醇厚……觀之賞心悅目,聞之陳香雋永,品之回味無窮。而里面的金花,學名叫“冠突散囊菌”,不僅可補充維生素,而且能分解脂肪、舒暢腸胃。有道是“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歷史上以肉食為主的邊疆百姓,就視黑茶為“生命之飲”。
不過到了大工業時代,地處湖南中部群山之中的安化受地理條件限制,當地百姓沒能趕上第一波脫貧的風口。但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當地沒啥礦產和工業,讓峰巒疊嶂的境內保留下來茂密森林、縱橫清溪,還有田園風光,在“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當下,坐擁天然綠水青山,給了山里人脫貧致富的機會。
如今在安化,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從事著跟黑茶相關的產業。當地的地形雖不適合開展傳統農作物種植,但黑茶恰恰不需要大片的茶山,而是以“林中茶”、“野荒茶”的樣貌出現?!靶K茶園”的種植形態很適合小規模經營,也讓更多人有機會捧上茶葉產業的飯碗。
盡管青山綠水出好茶,但歸根結底還得有人識貨。那么如何讓安化黑茶走出大山,當地有一首廣為傳唱的民歌給出了答案——“桑木扁擔輕又輕,挑擔茶葉上北京”。于是,應老鄉們的要求,京城八大處將在這個五一節期間搭設專場,向廣大游客廣而告之,為老鄉脫貧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