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系統的告訴您什么是真正普洱茶
發布時間:2025-03-19 點擊:21
普洱茶是中國名茶中最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的茶類,其飲用方法異常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清飲指不加任何輔料來沖泡,多見于漢族;混飲是指于茶中隨意添加自己喜歡的輔料,多見于香港、臺灣,如香港喜歡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參等養生食料。
耐泡是普洱茶的一個優點,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其味與湯色會隨著泡的次數增加慢慢的減淡。
普洱茶在產地、品種、品質、制作工藝、形狀包裝、飲用上皆獨具特點。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云霧彌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等優勢,所產茶葉是純綠色茶飲。野生普洱茶樹數百年歷史的在正慢慢的減少,為了保護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護上年份的普洱茶樹,樹齡達到500-800年的古樹已經禁止采摘茶葉了。
普洱茶樹與樟腦樹、棗樹等混生,所產茶葉沖泡之后會有獨特的樟香和棗香等香氣,品質特優。
普洱茶是1973年誕生的
改革開放后的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烘青綠茶、炒青綠茶、功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普洱茶也迎來了又一個輝煌時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產,隨著逐年的發展人們對普洱熟茶的了解認可,工業化批量生產勢在必行,可傳統的熟茶工藝制作過程相對緩慢,各種香型需靠陳放幾年緩慢轉化。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老師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這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普洱茶的分類
按壓制形狀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