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發酵程度的熟茶有何區別?
發布時間:2025-03-13 點擊:16
關于普洱熟茶的制作,我們都知道有渥堆發酵這一工序。但是發酵程度不一樣的熟茶卻有著很大的區別。那么,不同發酵程度的普洱熟茶有什么區別呢?
普洱熟茶不同發酵程度的區別:
1、輕度發酵
在老一輩發酵師傅看來,低于7成的發酵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熟茶,超過9成的發酵屬于發酵過度的范疇,所以7成熟算是輕發酵的起點,輕發酵的熟茶顏色相對淺一些,葉底呈褐色,有點類似一些十年左右生茶的葉底色澤,口感上堆味更輕,略帶苦味,少了些熟茶應有的醇和順滑,這個程度的茶就像沒熟透的蘋果,現喝起來生澀稚嫩,但后期轉化后會保留一些更具個性化的滋味香氣。而市面上的輕發酵熟茶很少,基本都是些走收藏路線的高端熟茶產品。
2、重度發酵
達到9成熟或以上的熟茶就算是重度發酵,重度發酵的熟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已經熟透了,沒有可以轉化的物質了,葉底通常呈黑褐色或者更深,碳化較為明顯。重度發酵的優點是大大提高了茶湯的甜度、粘稠度和厚實感,但是失去了活性且有炭火味所以舒適度和順滑度欠佳。早期的熟散茶會采用重度發酵以追求現喝口感上的優勢,但重度發酵的熟茶已經失去了后期轉化的空間。
3、適度發酵
適度發酵是目前普遍認為最好的發酵方式,既可取得重度發酵的厚實飽滿之湯及甜度,還可取得輕度發酵中十足的葉底活性及回甘,還兼得其純正的陳香,又可避開重度與輕度的缺點。
那么,是什么決定了熟茶的后期陳化價值?
是不是輕發酵的熟茶就適合收藏,重發酵的熟茶適合現喝呢?其實不然,決定一款熟茶后期陳化價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取決于發酵成熟度,另一方面還與原料的選用和后期儲存環境密切相關。
優質的普洱熟茶是如何煉成的?
首先要嚴選優質原料,并從毛茶初制階段,就對殺青揉捻的高標準的要求,再到發酵全程精確控制,以及拼配環境運籌帷幄的匠心,后面壓制、包裝的環節亦是細致功夫,只有做到環環相扣的用心,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能造就一款精品熟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普洱茶在三個方面的發酵程度都有著很大的區別。當然,不管是哪種發酵程度的普洱熟茶,只要普洱熟茶的保健作用好,我們就可以適量的飲用來調養我們的身體健康。普洱熟茶因為是后發酵茶,所以很適合胃寒,體質寒涼的朋友飲用,因此,我們可以適量的喝普洱熟茶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