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導游帶你游泰順之小茶人茶文化體驗
發布時間:2025-03-12 點擊:15
小導游帶你游泰順之
小茶人茶文化體驗
3月30日,“我為泰順旅游做代言”小導游實踐采風活動第五期在泰順縣山垟坪茶場順利開展。“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本期活動的主題是“小茶人茶文化體驗”,小導游劉安丞,文字記者林雋畫,攝影記者陳起源,16個團員家庭共39人參加活動。
早上8點,小導游團的成員們陸陸續續到達茶場,導游劉安丞首先對泰順茶文化和活動流程做簡單介紹,此次活動設采茶比賽、觀摩茶廠車間、手工制茶和茶藝學習等體驗環節,而且導師陣容相當強大,團員們期待不已。
【采茶比賽】
在導游的帶領下,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向茶園進發,不一會兒,大片大片的茶園映入眼簾,遠處隱約看到幾個茶農正在采茶。團員們背著小竹簍,躍躍欲試。比賽開始前,茶場負責人張權老師為團員們演示采摘方法,說明注意事項。
隨著導游的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團員們彎著腰,嚴格按照“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要求小心翼翼的采摘,“小橙帽”的身影在翠綠的茶園中來回晃動,給靜寂的茶園增添了一份活力。30分鐘很快過去,比賽結束,團員們意猶未盡,最終男生組以人均25克的成績贏得比賽。
【參觀機械制茶車間】
茶廠車間傳來機器的轟鳴聲,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里面擺滿了各種各樣正在運行的機器。張老師帶著團員們穿越各個車間,還一邊介紹各種機器的功能和機械制茶的工序,茶葉揉捻機、滾筒殺青機、烘干機、分選機……各種設備看著團員們目不暇接。最后張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茶場的鎮場之寶——全自動茶葉色選機,通過上面的“電子眼”自動分揀茶葉。此外,張老師還給大家普及了茶葉分類和功效等知識,他說,小朋友要多喝茶,但不能喝第一泡,因為第一泡茶能溶解60%以上的咖啡因,但能保留其他的營養物質,所以小朋友最好喝第二泡或第三泡茶。
【體驗手工炒茶】
參觀了機械制茶車間,也少不了體驗手工制茶。車間的一角,兩口大鍋已經擺好,兩位“特殊”的導師已經摩拳擦掌、各就各位。為了讓團員們體驗到手工炒茶的樂趣,團員吳學而和胡愷宸的爸爸“重操舊業”,拿出看家本領為大家演示手工炒茶,叔叔們把鍋調到一定的熱度,倒入選好的茶葉,用手翻炒,抓、灑、按、推,動作還挺“麻溜”!時不時搓搓被燙到的手,讓小伙伴們又擔心又好笑。為了避免燙到手,叔叔們把溫度調低,讓團員們逐個體驗,我也把手伸進去試了試,隔著茶葉都能感受到鍋的度。手工炒茶看似簡單,如果不注意手碰到鍋底,可是會起大泡的。
【茶藝學習】
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習茶藝,縣傳統文化促進會茶藝組的林夏玲老師給大家講解示范了泡茶的方法與茶禮,整個泡茶和敬茶的過程從水溫水量到手指的動作與身體的姿態,都非常的講究。溫杯、潤茶、搖香、鳳凰三點頭,原來泡茶并不只是簡單的“泡茶”。團員們認真地模仿和練習,泡起茶來有模有樣,還將自己親手泡的茶以標準的敬茶禮請爸爸媽媽喝茶。
此次小茶人茶文化體驗活動讓團員們在有趣的體驗中學習了解了茶文化知識,可謂是又好玩又有收獲。茶場負責人張權叔叔表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既弘揚茶文化,又可以為泰順的茶葉做宣傳,做茶人的小助手。
【精彩視頻】
小茶人茶文化體驗
張老師,我想采訪您一下,您覺得我們這次小導游活動怎么樣?
導師 茶場負責人張權
這個活動非常好呀!既可以弘揚茶文化,又可以為我們泰順的茶葉做宣傳,做我們茶人的小助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記者 林雋畫
導師 團員胡愷宸爸爸
先要注意選料,譬如炒的是一芽一葉的,就要先把里面大的葉片和枝條先清理出去;然后是注意控制好炒鍋的溫度,第一步殺青很關鍵,殺青如果殺得透,炒出來的茶香就特別濃,而且顏色不會變黃或是紅,第二步是曬晾,溫度控制好,出鍋的時候要晾一下進行冷卻,第三步進行做形和炒干。手工炒茶主要注意這些,如果是機械制茶調控的步驟會更多。
記者 林雋畫
導師 縣文促會林夏玲
茶藝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一個時間,傳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已經有了,但是真正形成實在唐朝,為什么在唐朝形成茶藝呢?因為各種茶,比如團茶、斗茶等等,因為中國歷史上唐朝是比較富足,人們就有閑情逸致來喝茶,到了宋朝的時候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斗茶之風就比較盛行,甚至可以在茶中作畫。到了明朝,朱元璋當皇帝,他是乞丐出身,而以前的團茶、餅茶之類的只有在當官或是富有的人家才有,平民百姓是沒有的,于是朱元璋把茶改成了散茶,譬如我們今天泡的毛峰、龍井啊,是散狀的,以前是團狀或是餅狀的。
團員 吳學而
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還有烏龍茶。然后泰順最有名的茶是“三杯香”。
大家想一下,如果讓你用茶葉做一樣東西你會做出什么東西?也就是以茶葉做原料來設計產品。
團員 吳學而
我想做成香袋,把茶葉放到有小小的空隙的袋子里。
團員 胡愷宸
糖、口香糖。
臨時團員 葉孜果
做成茶香皂,氣味清新,止癢,純天然;茶牙膏,口氣清新,治療口腔潰瘍;茶葉香糕,純天然美味、養生。
團員 朱嬿希
我覺得做茶葉枕等茶葉制品,還可以把茶葉裝飾在印章上,就像胎毛印章那樣,有些茶沒有用的(不適合制茶的)就可以用來做裝飾。
經朱嬿希這么一提醒呢,我想如果茶葉不會壞掉,也就可以用來裝飾相框這些東西。
【團員習作】
探 秘 茶 葉——山垟坪之旅
作者:朱嬿希
周六早上八點,早晨的空氣里透著一絲絲的涼爽,我們來到了山垟坪茶場,參加小導游團的第五次活動--山垟坪之旅。
一下車,我便看見一排排一眼望不到頭的茶樹,樹葉在陽光的照映下綠得亮閃閃的。“下面,我們要進行的是采茶比賽,時間為半個小時,請大家跟我一起上茶園,聽導師教我們怎么采茶。”小導游劉安丞說道。話音剛落,我們家手拉手,聊著天,走向山垟坪茶園,期待比賽開始。“采茶不能用指甲摘,也不能兩余葉摘……”聽完采茶要領,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茶園開始采摘,一眨眼,半個小時便過去了,可我們還在摘著,生怕別人的茶葉比自己多。
比完賽,我們一同參觀了制茶車間,車間里有四個大大的臺子,臺面細細的鐵絲網上鋪滿了新鮮茶葉,下面是一臺類似吹風機的機器,這道工序叫做萎凋,作用是減少茶葉水分含量,然后這些茶葉將在殺青、揉捻、悶堆等幾到工序后,就會變成可以泡的茶葉。制完茶,還得做個處理,要去梗去末,然后根據葉形分成大、中、小三類,這項任務要交給茶葉色選機,它可是這里的鎮場之寶,小小的一臺機器,要六七十萬呢!茶葉色選機要用電腦板來設置一些參數,機器里的電子眼便會識別哪些是梗,哪些是葉,然后揀去那些沒用的東西,并按照大、中、小三類茶葉自動篩選。
參觀完車間,我們還體驗了人工炒茶,先將鍋溫調成120度,放上茶蠟,再倒入茶青,開始炒嘍!手壓、推抓……半個小時后,茶葉就做好了。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炒茶鍋里可燙手了,我們手都不敢伸進去。
最后,我們還學習了茶藝。老師先為我們示范一遍,然后我們依葫蘆畫瓢,跟著學。第一步,站起來鞠一躬,站著時雙手置于腹前,鞠躬時手往前伸。然后,坐到位置上,在位置上再鞠一躬,泡茶前,先看看這是什么茶,再給賓客看;看完茶,是溫杯,要讓水壺倒著水逆時針轉三圈,有三分之一的水,足矣。再將杯子斜放于手中,讓水流至杯口,但不能流出,逆時針轉三圈,將水倒入瓷碗,這樣被就溫好了。做完以上步驟,就要泡茶了,先將茶葉用茶撥分于杯子中,加水要抬起水壺三下,但是水線不能斷,這叫鳳凰三點頭,用以表示對賓客的敬意。泡畢,敬茶于父母,我也端起一杯,細細品嘗,自己泡的茶果然更香,我不禁陶醉了。
午飯后,該回家了。我們帶上茶葉,伴著午后的陽光,踏著茶的清香,回到了家。
清 茶 留 香
作者:劉安丞
星期六,我們來到了山垟坪茶場舉行“我為泰順旅游做代言”的第五期活動——小茶人茶文化體驗活動。我們體驗學習了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學習茶藝的部分。
其實泡茶非常的講究,有很繁瑣的過程和內容,還要用到特殊的工具。首先,泡茶者要向客人行鞠躬禮,坐下時要先看一下放在茶則中的茶葉,再把茶則轉向客人,讓客人看一看茶葉。然后要先用開水溫杯,倒水時,要讓水逆時針轉三圈,水至三分之一杯,然后轉動杯子,同時慢慢傾斜杯子,讓水洗到杯壁各處,把溫杯的水倒掉之后才能放入茶葉。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茶則置茶口上方,右手拿茶匙輕輕把茶則中適量的茶葉撥入茶杯中。接下來是潤茶,水壺逆時針轉一圈注入開水至沒過茶葉,右手端起杯子扶住杯子,左手托住杯底逆時針轉三圈,稱為搖香,刺激出茶葉的香味,然后再加水至七分滿。倒水時要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就是反復三次把水壺提高再放低,一是對客人表示敬意,二是讓茶葉在杯里滾動,導致各部分茶水濃度一致。
向客人敬茶的時候,程序也是很講究的。首先要把茶杯放到托盤上,端起托盤走到客人面前,走動的時候要盡量走成一條直線,轉彎時最好是轉直角。在端茶給對方時,要先把茶盤移到身體左側,輕輕鞠一躬,右手扶住茶盤,輕輕移動左臂至茶盤底下,讓茶盤的重量落在左前臂上,左手內勾握住茶盤邊緣,保持茶盤的穩定,右手端起一杯茶,左腳往前邁半步輕輕下蹲,把茶遞給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馬上把手收回,要五指并攏指尖指向客人在茶杯邊上輕輕示意,以表示請客人喝茶,客人輕輕點頭鞠躬回禮。拿走一杯茶之后,茶盤很容易不平衡,所以要盡快將茶杯調整到平衡點上。等茶都敬完之后,將茶盤豎起,雙手執相對兩角,左手放在腰間,右手放肩前,走回座位。敬完茶之后要將泡茶的工具全部收到托盤上,然后,把托盤端起,鞠一躬收好。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幾個難點,如:倒水鳳凰三點頭的部分,水很容易灑出來,而且茶壺壺口的高低也不好掌握;老師說倒水時水流不能中止,要形成一條線,也很難;敬茶的時候,左手單手托住茶盤時,我們因為力氣不夠,很難保持平衡。我一直小心翼翼的,加上老師在旁邊幫忙托住,才勉強完成,回座位時真是松了一口氣。體驗了之后,我才發現,原來茶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不是平時我們以為的,放點茶葉開水一沖就稱為泡茶或茶藝的,我希望以后能夠繼續學習,更加深入地去體驗我們中國茶文化。
走近三垟坪茶場
作者:葉孜果
陽光燦爛,春光正好。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小導游團隊一起走進了泰順山垟坪茶場。
“采茶葉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簍……”我們哼著小曲兒,背著采茶竹簍,跟著小導游劉安丞,先到“茶之葉”茶園,在這里我們要進行男女生采茶大比拼,看看男生組還是女生組三十分鐘內哪一小組采得茶葉最多、質量最好。茶廠負責叔叔先教了大家采茶的方法和技巧,大家都豎著耳朵聽,生怕漏了什么訣竅,拖了小組的后腿。“ 一芽一葉、一芽兩葉”我小聲地對自己重復了幾遍采茶技巧。
“三、二、一,開始采茶!”導游向我們宣布比賽正式開始。我心里既興奮又激動,真希望我們女生隊齊心協力,采到又多質量又佳的茶葉,戰勝男生隊。在春光的撫照下,許多茶葉芽寶寶冒出了頭,綠綠的、嫩嫩的,甚是可愛,仿佛是偷偷地在向我們說:“來采我,我的質量可好哩!”我的手已迫不及待地把新茶摘入手中,放入簍里。這里、那里到處都是剛冒出的新芽,采了這片,摘了那片,真是采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樣子。很快就采到好幾大把茶葉,心里開心極了,像是吃了蜜一般。陽光已高高的照耀在我們的臉上和茶葉寶寶的頭上。我們這一群采茶少年采得更起勁兒了。“十、九、八……三、二、一,時——間——到!”小導游劉安丞大聲的宣布。大家都自信滿滿地背著裝了新茶的竹簍跟著導游一起到茶廠去稱稱自己的戰利品。茶廠負責人叔叔,幫我們稱了稱茶葉的重量。不幸的結果是男生六人共采了1斤,女生十人共才采茶1.2斤。男生獲得了勝利。
接下來,茶廠負責人叔叔要帶我們進入加工廠深度了解茶葉是如何加工制造成的。我們都有點小興奮,爭先恐后地進入茶廠,遠遠的,就有一股茶的濃濃的茶葉芳香撲鼻而來。叔叔告訴我們:“平時,我們經常喝的茶有三杯香、烏龍井、鐵觀音、紅茶、白茶,今天我就要帶你們來看我們平時喝的茶葉到底是如何制造出來的。要制造出上好的茶葉,需要有很多步驟。”我們隨著茶廠的負責人叔叔的腳步參觀了許多制造茶葉的機器,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滾筒,通過不斷地滾動,將茶葉滾成一個個小球球,有趣極了。
再接下來的環節是一一觀摩導師吳杰為我們手工操作制茶。只見吳杰老師端來一盤調制好一半的茶葉,將茶葉倒在一個炒茶鍋里,這個炒茶鍋板像極了我們平時家用的炒菜鍋,只是大了幾號。那么鍋勺呢?沒有!就是手炒啦!我們懷著一肚子的好奇心看著吳老師操作。只見吳老師把茶葉倒在那個炒茶鍋中以后再將“鍋”開到120℃來預熱。等預熱完之后,在用手來回不斷地翻炒。不一會兒,鍋上就冒出了的清煙,隨之也撲來了一陣濃濃的茶葉芳香味兒,泌人心脾。吳杰導師關掉開關,讓我們小朋友也一起跟著他來手炒茶葉。我們都躍躍欲試,看似步驟很簡單,用手來回揉捏,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你要注意你的“細皮嫩肉”。千萬不要將手直接觸碰在鍋上,不然會把你燙個“稀巴爛”。等了一會兒,終于輪到我了,我學著吳導師的樣子來操作,不斷翻炒,反復揉搓,這時你會感覺到自己的手很燙,原來炒茶真不容易,也是危險活,溫度的掌控很關鍵!
最后,我們聽小導游介紹了茶文化,了解和感受到了我國淵源流長的茶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并跟著林夏玲老師學習了茶藝,這次的小導游活動真是精彩紛呈,收獲多多!
攝影作品
攝影:陳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