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口
發布時間:2025-03-08 點擊:26
醬口,瓷器術語,就是以醬釉作為器物的口沿涂料。
最早出現醬釉涂口沿的器物是明代成化官窯仿哥窯器物。為了做出比宣德仿哥窯器物更像的效果,成化官窯在仿哥窯器物的口沿上涂了一道醬釉,其目的是仿哥窯紫口鐵足的效果。
萬歷中后期瓷土缺乏,民窯只能使用較差的瓷土做瓷器,如此一來,瓷胎粗松、胎色灰黃的瓷器比較多。在這種灰黃胎上施透明釉,釉也變成了淡灰色。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景德鎮開始流行在器物口沿施醬釉的做法,特別是在器物外口沿,最容易磕碰的地方涂醬釉,既能遮掩缺陷,又成為一道裝飾。
進入清代,特別是康熙朝,幾乎所有的瓷器口沿都施醬口邊釉作為裝飾。雍正至乾隆時期起這種做法漸漸少起來,但一直未斷絕,直至民國,施醬口邊釉的瓷器在民窯中還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