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樹茶的茶氣滋味更強普洱茶氣
發布時間:2025-03-06 點擊:13
越能在嚴苛的自然生態條件下,自給自足而得生存的生物,生命力越強;過分需要人為細心呵護的生物,面對外在環境的考驗時,就相對柔弱。所以成日在曠野奔跑的野獸,其軀干也結實;若是將牠們關在動物園里不愁吃喝,則終日無精打彩。生命本是如此,茶樹亦復如是。
云南是茶樹的原鄉,有著茶樹最適宜生長的天然環境,加以地廣人稀,自然生態受到干預的程度相對較少。生活在這塊大地的子民,長時間與自然相處,累積出與茶樹和諧對待的智慧,經過適當的篩選與馴化,得到與人類體質相契合的茶樹品種,謂之栽培型野生茶樹。
這些茶樹粗曠地野放在山林坡地上,或任其自然地成長茁壯,或任其與其他植物共生,其根也深,其被也廣,養分自然多元而豐足。這些維持最低限度馴養的茶樹群體,我們稱為野放的大茶樹園。以大樹茶園所產的茶葉制茶,就是大樹茶品。1970年代以前生產的普洱茶,多是大樹茶品。大樹茶品的茶氣,相對較清而強。
這樣的優渥條件,在制程的過程中,就更當精心謹慎,不要損耗了原本的茶性。這種茶性,鄧時海老師謂之「真性普洱」,只有依照傳統生茶工序制造而成的「生茶青餅」,才能保有「山頭原林韻」。個人主觀地認為,這種工序的原則,大約就是用適當的溫度與時間,讓茶葉走水到適當含水量吧!綠茶需要高溫終止茶葉的酵素作用,青茶需要較高的溫度釀出茶葉的香氣,紅茶與渥堆茶則是讓水分在茶葉中做長時間停留,來完成酵素作用,這些概念在依賴時間來自然後化陳香的“生茶青餅”來說,大約都不是重點!
以大樹茶制成的茶品,其質厚、實,其氣清、強。如果經過悠悠歲月的酵素作用,茶葉中的各種成分,緩慢而合諧地相互融合轉化,茶質就越趨醇厚,茶氣也越趨沉穩。好比歷經歲月洗鏈的中年人,微帶風霜而成熟穩重。如果收藏環境的空氣、溫度、濕度得宜,又有自然的四季更替轉化,那麼茶質就更有可能如久居深山修練的得道高人一般,清雅醇厚、沉穩內斂。
在丘陵臺地,沿等高線開辟大量密植的茶園,有限的土地面積無法供給足夠的養分,就必須施以各種肥料。為了提高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必須設法降低其它植物分食土地的養分,只好利用除草劑來清除雜草。這類植株的抗體相對較弱,比較容易得病蟲害,所以必要時也必須有殺蟲的措施。為了方便采收,則將茶樹矮化到約一公尺的高度。如此過分的人為干預,使得茶樹的養分來源與種類單調而窄化,甚至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因此茶氣相對就濁而弱。1980年待以後生產的普洱茶,有許多是臺地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