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葉沖泡技藝——普洱茶的沖泡
發布時間:2025-03-07 點擊:13
(一)紫砂壺沖泡普洱茶基本步驟
備水、備具、賞茶:備好清潔的冷水,準備好燒開水的器具,或者事先燒好開水,貯于熱水瓶備用。準備好茶具及普洱茶。用來招待客人的茶,沖泡者對其品質和貯藏情況要有所了解,將預備沖泡的普洱茶裝入茶盒、茶碟或小茶樣盤中,送到客人面前鑒賞,俗稱干看,包括觀賞干茶的外形、干茶的色澤、聞干茶的香氣。
在普洱茶沖泡中,如果要取拿物品,需要講究一定的手法,如:捧取茶樣罐、茶道組、花瓶等立式物品,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雙手慢慢向兩邊平移至肩寬,接著向前合抱欲取的物品。取物時,手掌心相對捧住物品基部移至需安放的位置,輕輕放下后雙手收回,然后再去捧取第二件物品,直至動作完畢復位;端取賞茶盤、茶巾盤、扁形茶荷、茶匙、茶點、茶杯等,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雙手慢慢向兩邊平移至肩寬,向前去端欲取的物品,端物件時雙手手心向下,掌心上凹作“荷葉”狀,平穩移動物件。
普洱茶溫洗品杯
溫壺滌具:在紫砂壺中置入燒開的清水,蕩壺,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分別倒入品茗杯中,從左到右用“獅子滾繡球”,先用杯夾把一只品茗杯垂直放于另一只中,用拇指和食指向內滾動溫杯的手法溫洗品茗杯,讓放的那只品杯中的水均勻溫洗垂直的這只品杯,或沿逆時針方向輕微旋轉品茗杯、最后一個品茗杯的水直接倒入茶盤中。
使用側把壺時,要求右手虎口分開,平穩握住茶壺口兩側外壁,食指也可抵住蓋鈕。提梁壺要求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偏右側的提梁,中指抵住壺蓋;如果是大型壺,可用雙手法,右手握提梁把,左手食指、中指按壺的蓋鈕或壺蓋。
常見的溫壺過程及手法:首先是開蓋,開蓋時要求左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按壺蓋的壺鈕上,揭開壺蓋,提腕依半圓形軌跡將其放人茶壺左側的蓋置中。接著是注湯,注湯時要求右手提開水壺,按逆時針方向回轉手腕一圈低斟,使水流沿圓形的茶壺口沖人。然后提腕令開水壺中的水高沖入茶壺,當注入l/2左右的水時復壓腕低斟,回轉手腕一圈并用力令壺流上翻,令開水壺及時斷水,輕輕放回原處。再是加蓋和溫壺,加蓋與開蓋的順序剛好相反。蕩壺時要求雙手取茶巾橫覆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三指握茶壺把放在左手茶巾上,雙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手腕,使茶壺壺身充分與開水接觸,將冷氣滌蕩無存。最后是倒水,倒水時需將水倒入公道杯或水盂。
投茶:將普洱茶小心置入壺中,置茶用茶匙從茶葉罐中取出茶葉投置入杯壺中;或將茶葉罐中的茶葉先倒入茶荷,再轉倒入壺中;或將茶葉缸的茶葉先倒入罐蓋,再轉倒入壺中。置茶量則根據所品的茶品茶性而定。
常見的置茶過程及手法:首先是開蓋,開蓋時要求雙手捧住茶樣罐,兩手大拇指用力向上推外層鐵蓋,并邊轉動茶樣罐,使各部位受力均勻。當其松動后,右手虎口分開,用大拇指與食指、中指抵住外蓋外壁,轉動手腕取下后移放到茶盤右側后方角落。然后是取茶樣,取茶樣時要求左手緊握住已開蓋的茶樣罐,用大拇指、食指與中指三指拿住茶匙柄,將茶匙插入茶樣罐,手腕向內旋轉舀取茶樣,左手應向外旋轉手腕。舀出的茶葉投入沖泡器后,將茶匙復位,再將茶樣罐蓋好。最后是閉蓋,當取茶完畢后,取蓋扣回茶樣罐,用兩手食指向下用力壓緊蓋好即可。
潤茶:沸水置入壺中,水位為剛浸過茶葉,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重復一次。潤茶水同時可留在公道杯中,用來淋壺,以保持茶湯的溫度,或用來溫杯滌具。
沖茶浸潤:根據情況掌握沖泡時間。高沖,是提起水壺于稍高處(離茶壺或杯碗口十五厘米左右),以向內方向打圈,并使水柱上下反復拉降三次,將開水倒入茶壺,一方面利用水注的沖力使壺茶進行翻轉,均勻打濕,便于沖泡;另一方面水柱粗細適中,動作文雅,寓敬茶迎客之意,向內打圈旋轉,表示“來、來、來”歡迎客人,而向外打罔旋轉,則有“滾、滾、滾”趕送客人之嫌。使水柱上下升降三次,以致水壺嘴要上下點三下,雅稱“三點頭”,表示向客人致敬意。開水沖入壺后,會浮現一層泡沫,故以壺蓋輕巧地推刮,使泡沫粘到壺蓋,再以開水淋去,蓋好后,可用潤茶水及沸水在蓋上澆淋開水,進行淋壺,以保持壺內茶湯溫度,加速出湯速度,也稱為“壺外添香”。
壺泡普洱茶分茶
分茶:壺中的茶水通過濾網后入公道杯,再均勻的低斟分入品茗杯中。低斟,是茶泡好后,由低位慢慢倒出,壺嘴最好貼近杯沿,以免香氣散失,溫度降低。若沒有公道杯,可采取巡回式分茶,一壺茶,通常分四杯。
敬茶:又稱奉茶敬客,即將品茗杯放在杯托中,雙手持杯托,舉齊眉,奉給賓客。
品飲:接茶后,趁熱品嘗,品飲時先觀湯色,然后聞香,其后再啜味。茶湯入口不咽下喉,邊吸氣邊在舌尖打轉,反復品賞,徐徐咽下,領略甘美的回味。品飲普洱茶,重在尋香探色。
在茶藝表演中,紫砂壺沖泡普洱茶的程序可為:布置茶臺→備具→行禮→溫杯潔具→賞茶→投茶→潤茶→沖泡→斟茶→分茶→奉茶→品飲。
(二)寬壺留茶根悶泡法
對于一般品質的普洱茶采取“寬壺留根悶泡法”。“留根”就是經洗茶后從始至終將泡開的茶湯留在茶壺里一部分,不把茶湯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開水添滿茶壺,直到最后茶味變淡。
“悶泡”是指時間相對較長,節奏講究一個慢字。留根和悶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悶泡,既能調節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又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時間和余地,達到“茶熟香溫”的最佳境界。
(三)中壺“功夫茶”泡法
對于品質較好的茶用此法,即現沖現飲,每次倒干,不留茶根,每一次出湯都有一些不同的變化。茶壺的容積因飲茶者的數量而定。此法對部分比較新的普洱茶或有輕異味的茶,頭幾泡可除去新異味,提高后幾泡的純度。對于部分重發酵茶,采取快沖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湯發黑。對于苦澀味較重的茶葉,中壺快沖能減輕苦澀味。對于一部分采用機械揉捻制作曬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較快,沖泡時也以此法為宜?,F實中常常會見一部分儲藏不當而茶葉質地卻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輕度受潮,要么竄味,開湯時茶味不夠純正,但濃甜度和厚度尚可。對于這類茶葉,沖泡時也采用以寬壺悶泡法,只是頭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泡。
(四)蓋碗沖泡普洱茶基本步驟
備水、備具、賞茶:準備好泡茶用水、茶具及普洱茶。
溫碗滌具:蓋碗中置入燒開的清水,主要起到溫蓋碗的作用。常見的溫蓋碗過程及手法如下:
首先是斟水,斟水時要求碗蓋反扣于杯身上,且蓋子近身一側側略低且與碗內壁留有一個小縫隙。右手提開水壺逆時針向蓋內注開水,當開水順小隙流入碗內約1/3左右后,右手提腕令開水壺斷水,并將開水壺復位。
接著是翻蓋,翻蓋時要求右手取茶針按住靠近自己身體一側的杯蓋,向下用力壓碗蓋,左手手背向外護在蓋碗處側,掌沿輕靠碗沿,左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隨即將翻起的蓋正蓋在碗上。
蓋碗沖泡普洱茶
然后是燙碗,湯碗時要求右手虎口分開,大拇指與中指搭在內外兩側碗身中間部位,食指屈伸抵住碗蓋蓋鈕下凹處。左手托住碗底,端起蓋碗右手手腕呈逆時針運動,雙手讓蓋碗內各部位充分接觸熱水后放回茶盤。
最后是倒水,倒水時要求在蓋碗左側留一小隙。讓水從蓋碗左側小隙中流進公道杯,溫品茗杯同“紫砂壺沖泡”。
雙手蓋碗沖泡普洱茶
投茶:將普洱茶小心置入蓋碗中。
潤茶:沸水置入壺中,水位為剛浸過茶葉,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重復一次。潤茶水可留在公道杯中,用來溫杯滌具。
沖茶浸潤:根據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分茶:蓋碗中的茶水通過過濾后入公道杯中,再分別均勻的分入品茗杯中。
敬茶:又稱奉茶敬客,即將品茗杯放在杯托中,雙手持杯托,舉齊眉,奉給賓客。
品飲:品飲普洱茶,重在尋香探色,品飲時先觀湯色,重在聞香,然后再啜味。
(五)普洱茶沖泡中注意的問題
投茶量:沖泡普洱茶時,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者品飲習慣、沖泡方法、茶葉的茶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富于變化。普洱茶沖泡置茶量:茶水比例為1:30—50,或置茶量為容器容量的2/5左右。250ml—300ml的水中一般投5-8克,主要依據品飲者飲茶習慣、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等級、喝茶人數來定。就飲茶習慣而言,云南以濃飲為主;江浙、北方喜歡淡飲。就云南人的飲茶習慣而言,采用留根悶泡法時,泡品質正常的茶葉,投茶量與水的質量比一般1:40或1:45。對于其它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此為參照,通過增減投茶量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適當增加,通過控制沖泡節奏的快慢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例如,熟茶、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新茶適當減少等等。忌一成不變。
水溫:沖泡普洱茶:用料較粗的餅磚茶、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沖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普洱)、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沖泡。
沖泡時間:配合水溫、投茶量、茶的特性及第幾泡等因素來定。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準確。如前所述,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決定了沖泡的方式方法和沖泡時間的長短。沖泡時間的掌握,就規律而言:陳茶、粗茶沖泡時間長,新茶、細嫩茶沖泡時間短;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長,機械揉捻茶沖抱時間短;緊壓茶沖泡時間長,散茶沖泡時間短。對一些苦澀味偏重的新茶,沖泡時要控制好投茶量,先可以用溫涼水潤茶,縮短沖泡時間,以改善滋味。
潤茶:《茶譜》(明朝)載“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對于普洱茶熟茶,潤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要潤兩次左右。這是因為;大多數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后飲用的;儲藏越久,越容易沉積脫落的茶粉和塵埃,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對于品質比較好的普洱茶,洗茶時注意掌握節奏,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味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