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站在時光隧道看普洱茶
發布時間:2025-02-25 點擊:15
對于歷史的東西,證偽比證真相對容易得多。而對于普洱茶產品來說,我們應該沒辦法去證真。因為隨便一說就會有很多漏洞。
那么我們站在時光隧道里能看到一些普洱茶的什么呢?
一、名字
普洱茶這個名字,嚴重意義上來說,在民國的時候都沒有的東西,甚至到新中國建立后中茶公司在云南建立茶廠后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普洱茶。在以前多以普茶、團茶、緊茶、圓茶、磚茶、沱茶、七子餅等。這些名字的茶包裝里,都沒有出現過“普洱茶”這三個字。只有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普洱茶”出現在一些七子餅茶中的內票上。文獻記載也幾乎沒出現過。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這個名字是在十九世紀后期才開始的。
二、人物
作為古董文物來說,一般都是有古人認領的。而這種認領的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出錢的人,一種是制作的人。古董大多都是有制作人的一些印記的。回到普洱茶,普洱茶界的名人到是很多,但是我們對于以前的制茶人和出錢制茶人都是不清楚的,也是無從去得知的。因為這兩種人也許是同一個人,也許是不同的人。就像現在普洱茶行內,在2000年左右制茶很厲害的師傅,現在他們的茶品很吃香。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現在那些產品還能找到制作人和出錢制作的人。但還過幾十年以后呢,我們是否也只能看到這個師傅默默地離去,因為制作人在現在的茶品上都沒有了標記了。這也是為什么普洱茶行業人物的悲哀,人們只記得住會賺錢的人。
三、產品
普洱茶的產品是凝聚了制茶人的技藝和出錢人的錢而形成的商品。從三國至今,云南茶葉的制作技術已經進行過n多次的改進或者變革。而技術的變動往往是喝茶者對于口感的需求造成的。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就因為自己喝茶時的需求已經改變了茶葉的制作工藝。隨著我們現在對普洱茶的工藝的認識越來越清楚,我們也走入了一個個誤區。需要香氣比較好的,于是古樹茶做成綠茶化口感的普洱茶,需要茶湯亮的,做成烘青綠或者烏龍茶的湯色。需要茶湯粘稠的,就什么樹齡的茶葉都做成粘稠的。需要湯香的,就靠近紅茶。反正現在的制茶人懂的工藝絕對比以前多,只要客戶有這種需求,就做出客戶滿意的。真不知道是茶農緊跟了時代的發展(以服務為核心),還是茶客太過挑剔,十個人有15種需求。
我們現在再來看普洱茶,你是否會發現,站在時光隧道里,普洱茶就是一個茶葉,一個可以喝的茶葉。普洱茶其實并沒有那么神秘,追古樹、山頭、村寨、字號、大廠、老茶、工藝、師傅。當我們按一個行業外的人的角度來看,顯得是多么的可笑!
你說的好,是那時的好!
你說的錯,是今時的錯!
光陰一逝,終成眼前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