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pb0lp"><meter id="pb0lp"></meter></label>

    • <thead id="pb0lp"><optgroup id="pb0lp"></optgroup></thead>

      細說普洱茶產區

      發布時間:2025-01-30 點擊:226
      據《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普洱茶定義為: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
      理論上的普洱茶,除工藝外還要具備:原料和加工都必須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保山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
      四大產區
      西雙版納版納州茶區
      西雙版納,意為“十二個千畝。整個西雙版納現有古茶園8。2萬畝,分布于兩縣一市的19個鄉鎮100多個村寨之中。版納茶區是普洱生產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的區域之一。轄2縣1市,即勐海縣、勐臘縣、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廠”就誕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時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臘縣
      西雙版納古茶山分布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瀾滄江以西的勐海縣占7個,以東的勐臘縣占5個,景洪市有一個在江西,一個在江東
      古六大茶山:
      面積兩千多平方公里,分別為:易武、倚邦、蠻磚、革登、莽枝、攸樂
      1、易武
      釋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勐臘縣城北方,距勐臘110公里。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歸易武茶區
      古樹產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樹等
      茶山歷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種植茶樹,明末清初之后,隨著六大茶山聲名鵲起,大量外地人遷入經營茶葉生意。早期慢撒地區茶葉生產貿易量很大,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轉至易武。清末時一些普洱茶歷史上著名的茶莊開始出現,如鴻慶號、同慶號、同興號、安樂號、乾利貞號等等
      古樹現狀: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產量最大。清朝后期以來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目前易武茶區保留有少量沒有矮化的分散古樹和大量矮化的古樹茶園。這些茶園自然環境相對較好,保證了茶的山場氣韻。不過因為易武茶成名早,古樹存在過度采摘和養護不當的情況,近年來茶質有所下降。加之市場上仿冒品較多,需仔細甄別
      茶質特色:易武茶湯水柔和順滑,口感清甜,苦澀感較弱,回甘較好。有“茶中皇后”的稱號
      2、倚邦
      釋名:有茶樹、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最北部,今屬象明鄉管轄,涵蓋19個自然村,面積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較大,從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樹產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樹等
      茶山歷史:倚邦茶區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樹。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為貢茶,令倚邦茶聲名遠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樹現狀:倚邦茶區的獨特之處在于大葉種和小葉種茶樹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樹等地還保留有小規模的古茶園,其中不乏中小葉種古樹。名聲較大的曼松茶區,因為歷經破壞,古樹存量很小。這也是曼松古樹一茶難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場出現的可能性為零
      茶質特色:倚邦古樹茶因為有中小葉種原因,苦味很淡,澀比苦略顯,回甘較快,香氣獨特,微有蜜韻。其中曼松茶苦澀不顯,湯質甜滑飽滿,杯底留香幽長
      3、蠻專
      釋義: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南部,東部與易武茶區接壤,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樹產地: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等
      茶山歷史:曼專種茶歷史悠久,清代時已有盛名,《本草拾遺》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歷史上茶園多但茶號少,清末民初時多賣給易武茶號加工,“易武七子餅一半是蠻磚茶”。
      古樹現狀:綜合來說,蠻專茶區是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中古樹資源保存最好的茶區。不僅老樹保留較多,生態環境保存的也較好,基本沒有經過矮化。但是近年來也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勢頭,比如為了增加產量,砍伐茶園的大樹以增加光照,這會對茶質產生不好的影響。
      茶質特色:湯質飽滿厚滑,山野氣韻較強,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澀較輕,喉韻深沉
      4、革登
      釋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莽枝與倚邦茶區之間。海拔1300米左右
      古樹產地:值蚌、新發
      茶區歷史: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普洱府志》記載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壞較為嚴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樹現狀:古茶園歷經破壞,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來被清理出來,大小葉種混生
      茶質特色:山韻明顯,苦澀較弱,回甘較好,湯質順滑
      5、莽枝
      釋名:埋銅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與革登同屬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樹產地:秧林、紅土坡、曼丫、江西灣、口奪等
      茶區歷史: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滾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清雍正時期因為牛滾塘事件與土司發生矛盾,引發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成立普洱府,從而帶來六大茶山以至于整個普洱茶的繁榮時期
      古樹現狀:莽枝古茶山歷經破壞,存留已經不多,而且存在為了增加光照來增加產量,破壞古茶林中大樹的情況。古樹茶品質有明顯下降
      茶質特色:與革登茶類似,茶氣稍遜。苦澀較弱,回甘較快,杯底香較好
      6、攸樂
      釋名:基諾族的世居地,基諾族過去稱攸樂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諾鄉,基諾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現存最大的古樹茶區,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氣溫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地:龍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飄等
      茶山歷史:傳說基諾人是諸葛亮軍隊的后裔,基諾山種茶的歷史非常久遠。清代攸樂山產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興”茶磚就是用攸樂茶制作的。
      古樹現狀:古茶園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間,面積約3000畝,幾百年的古樹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來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茶質有所下降。
      茶質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澀略重,回甘較好,山韻明顯,水質略薄。
      新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瀾滄江以西,從北往南,分別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賀開、布朗山、景洪勐宋;巴達在西部
      1、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縣最北端,屬勐往鄉勐往村,同普洱的瀾滄和思茅區交界。這里是瀾滄江出普洱市、進入西雙版納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樹產地:主要有三個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歷史:這里曾是勐海通往瀾滄的古道,歷史上曾經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后來勐海通往瀾滄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區逐漸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樹資源
      古樹現狀: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經過較大破壞,很多古樹被砍掉種糧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畝左右。茶山環境歷經破壞,植被比較單一。
      茶質特色:山野氣韻清晰,苦澀明顯,回甘較慢,香氣較濃郁
      2、勐宋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勐海縣勐宋鄉,東接景洪市,南連格朗和鄉,隔流沙河與南糯山對望。其中那卡茶區海拔1600米,保塘茶區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壩檬、大曼呂、那卡
      茶山歷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區之一,那卡也是版納最負盛名的產區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漢人遷入經營茶葉生意。大曼呂等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園,成為勐海茶廠的重要原料來源
      古樹現狀:勐宋地區的古茶園目前還有3000畝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為出名,保塘茶區保護的最為完好。那卡古茶園種植密度較大,其中有一定小葉種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畝。保塘古茶區與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較低,散布在森林里。還保留了一定量較粗大的老樹
      茶質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樹茶普遍茶香純正,苦澀明顯,山野氣韻強,回甘較慢
      3、南糯山
      釋名:筍醬
      茶山地理:勐海縣格朗和鄉,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縣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18度
      古樹產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歷史:南糯山種茶歷史悠久,享有盛名,傳說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曾在此種茶,雖系傳說,但古濮人種茶的歷史則十分久遠,后來哈尼人遷入南糯山開始種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樹王即是歷史的證明。在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后,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民國時期這里是云南機器制茶的發祥地。八十年代大規模開發茶園時對古樹有一定的破壞
      古樹現狀:目前南糯山古茶園約12000畝,是版納地區最為著名和面積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園分布在9個自然村,由于分布較廣,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區別以半坡老寨的茶最為出名。由于代經歷史變遷,南糯山古樹,矮化老樹,臺地茶并存,古樹茶品質有所下滑
      茶質特色:湯質飽滿,回甘較快,山野氣韻較顯。傳統上南糯山茶香氣較飽滿,苦澀明顯,近年來苦澀較弱,香氣較不顯
      4、帕沙
      釋名:一座山,一條河
      茶山地理:勐海縣格朗和鄉西南帕沙村,處于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樹產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歷史:帕沙村唐宋時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種茶,目前仍保留相當數量古樹
      古樹現狀: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園有2900畝左右,每個寨子都有一定數量的古樹資源。幾百年樹齡的古樹存量很多,大樹成片,基本未經矮化,保護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樹茶較為出名
      茶質特色:帕沙古樹苦澀明顯,但可以化開,清甜亦顯,生津明顯,山野韻味
      5、賀開
      釋名:最先看到太陽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縣勐混鎮賀開村,北連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區,東鄰拉達勐水庫,西面腑望勐混壩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樹產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邁、曼蚌、曼囡等
      茶山歷史:賀開拉祜屬古羌人余脈,很早就在賀開一代種茶。當地人以諸葛亮為茶祖,每年有儀式祭拜。當地還流傳這古茶樹的傳說。近代賀開也是版納較為著名的茶區之一
      古樹現狀:賀開現有連片古茶園9000畝以上,分布于賀開、曼蚌2個村委會7個寨。賀開古茶園在西雙版納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間有十幾株樹齡近千年的大茶樹。古茶園自然環境保護較為良好
      茶質特色:湯質飽滿,略有苦澀,苦澀化甘較快,山韻明顯
      6、布朗山
      釋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南與緬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對海拔較低,約1200米
      古樹產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歷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種茶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目前在老曼娥寨還保留有較大規模的古茶園。老班章古樹在本世紀早期開始逐漸為人所知,從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顯特點,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稱譽,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點
      古樹現狀: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園兩千多畝,以老班章樹齡較老,自然環境保護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當數量的古樹。老曼娥寨的古茶園面積更大,有三千畝以上。總體來說,當地人為維護老班章聲譽,茶園生態保護和管理不錯,但和大多數名山一樣,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茶質有所下降
      茶質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壯,滋味濃烈,苦澀明顯,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氣明顯。老曼娥茶與老班章類似,苦澀度更重,化開時間更慢
      7、勐宋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龍鎮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緯度最低的古茶區,海拔1500-1800米。降雨適中
      古樹產地:勐宋大寨、苗鋤山、曼遷老寨、曼家坡坎、曼窩科、曼加干邊、曼加角、曼賣窯等
      茶山歷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組大部分是愛尼人,曼傘村老寨是布朗族,種茶都有久遠歷史。曼遷老寨附近的古茶園中,存有樹齡十分古老的古茶樹。清朝時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樹現狀:作為中國最南部的古茶山,因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區自然環境保存較好,目前仍有五千畝古茶園,長勢良好。勐宋茶分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澀淡而苦茶味極苦,長久不化,本來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現在已成為版納古樹中之名品
      茶質特色:山韻明顯,香氣飽滿,湯質厚重,杯底香強,甜茶苦澀較短,回甘較快;苦茶苦澀明顯,回甘較弱
      8、巴達
      釋名:仙人腳印
      茶山地理:勐海縣西部,原屬巴達鄉,今屬西定鄉,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樹產地:曼邁、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歷史:巴達茶的出名主要是因為1962年發現的巴達野生大茶樹,為云南成為世界茶發源地做出了貢獻,勐海茶廠在巴達地區也有規模龐大的臺地茶基地。其實除了野生茶和臺地茶,巴達的栽培古樹茶資源也很優秀,是當地的布朗族先民種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過1400年歷史。
      古樹現狀:巴達章朗、曼邁等地的古樹茶園自然環境保存較好,茶園與森林共生,古茶樹自然生長,大多沒有矮化,有少量小葉種。古茶園共有兩千畝以上。
      茶質特色:山韻飽滿,香氣純正,苦澀明顯,湯中有甜,回甘快而明顯
      ——————
      普洱市茶區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事實上,作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無論從歷史,還是現有的普洱古樹資源來看,都和普洱茶有著不解之緣。普洱市境內古樹茶面積達83187公頃,約合124萬畝。其中野生茶樹居群78633公頃,是普洱茶產區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頃
      從景谷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到鎮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樹王,再到邦葳的過渡型茶樹王,還有樹高最高的孟連勐馬鎮臘福野茶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積45385平方公里,轄九縣一區
      1、須立貢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聯珠鎮,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氣溫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為赤紅壤、紅壤
      茶山歷史:須立貢茶在清代為皇家貢茶,聯珠鎮是茶馬古道上著名驛站。
      主要產地:菜園、班中、碧勝、勇溪
      古樹現狀:古茶山面積643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菜園村的大葉綠茶、碧勝村的須立貢茶等。相比較而言菜園村茶園的管理比須立貢茶所在的碧勝村要好一些,長勢更強。碧勝村的須立貢茶園內保存了一定樹齡比較老的古樹,是清代貢茶的原產地
      2、龍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通關龍壩鄉,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0-17。9℃。年降水量1350mm。土壤為紅壤和黃紅壤
      主要產地:竜賓、勐里、大乜多、竜場、打洞、石頭、曼婆
      古樹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287公頃,茶園管理一般,長勢中等
      3、通關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永平鎮,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氣溫14。9-16。8℃,年降水量1391mm。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地:永平、新武、景壩、畢庫
      古樹現狀:古茶山面積287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永平村大葉綠茶和新武村大葉綠茶,茶園管理一般,長勢中等
      4、壩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縣壩溜鄉。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氣溫11。9-16。4℃,年降水量2197mm。土壤為紅壤。
      主要產地:老朱、聯珠、老彭、罵尼
      古樹現狀:古茶山面積247公頃,呈零星和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老朱寨瑪玉茶和聯珠村羊八寨瑪玉茶。茶樹分布密度較小,管理中等,長勢強
      5、迷帝貢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縣新撫鄉。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氣溫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地:界碑、新塘、班包、那憲
      茶山歷史:明神宗時期已開始種茶,清代進一步發展,成為茶馬古道驛站之一。原稱米地茶,因為成為清代貢茶受皇帝喜愛,故稱“迷帝”茶。界碑趙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賜“歲俸京師”牌匾,文革時遺失
      古樹現狀:古茶山面積195公頃,代表品種為界碑村迷帝貢茶,最大的老茶園有300多畝
      茶質特色:迷帝茶苦澀明顯,回甘較快,茶香清揚,有少許蘭香,山韻明顯
      6、景星豪門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與墨江縣西部景星鄉,北回歸線附近。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氣溫14。2-16。9℃,年降水量1360mm。土壤為紅壤、黃棕壤、紫色土
      主要產地:新華、景星、正龍
      茶山歷史:景星有數百年種茶歷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廠,是墨江茶廠的前身
      古樹現狀:現有古茶山283公頃,呈塊狀和零星分布。代表品種有新華村大團葉綠芽茶和景星村中葉茶。景星茶園經過歷年的開發種植,茶園中古樹和小樹混栽,老樹大都經過矮化處理,芽頭明顯增多
      茶質特色:苦澀明顯,略有甜味,香氣較弱,生津回甘明顯,山野韻不顯
      7、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寧洱縣寧洱鎮,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氣溫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為赤紅壤、紅壤
      主要產地:寬宏、西薩、謙崗
      茶山歷史:困鹿山原作困盧山,是清代貢茶產地之一,寬宏村的哈尼人種茶歷史超過400年
      古樹現狀:茶園多在村寨邊,糧茶間作。代表品種有寬宏村困鹿山大葉茶,西薩村大葉茶,還有當地俗稱的細葉茶屬于白毛茶一種。寬宏村古茶園有古茶樹372棵,樹齡400年以上,大葉種和小葉種共生,這種成片的未經矮化的古茶園比較難得,是明清普洱本地產茶的重要證明
      茶質特色:山野氣韻明顯,湯質飽滿、甜滑,苦澀較弱,回甘較快
      8、國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縣國慶鄉,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氣溫19。2℃,年降水量2360mm。氣候濕熱多雨。土壤為赤紅壤
      主要產地:絡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別、和平
      茶山歷史:江城歷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經之路,受六大茶山貿易影響,江城很早開始種茶,在絡捷、田房等地種茶歷史都超過200年以上。絡捷即是彝族語“茶葉”的意思。
      古樹現狀:茶園都在村寨邊上,目前古茶山面積有387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絡捷普家村老樹茶,田房村田房大樹茶。國慶古茶呈不同樹齡混布,部分沒有修剪的老樹較為高大。不同產地茶園維護情況不一。受易武茶價格上漲的影響,與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國慶茶價格也有所上揚。
      茶質特色:苦澀較弱,湯中帶甜,回甘較好,湯質飽滿程度較易武老樹略遜,略顯不夠醇厚
      9、老倉福德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北部的安定鄉和文龍鄉,無量山東坡,海拔1600-2100米,常年平均氣溫11。6-14。6℃,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夾有未風化砂礫
      主要產地:迤倉、中倉、外倉、河底、民福,邦崴、邦邁、義昌
      茶山歷史:老倉福德的古茶園、古茶樹和茶馬古道,證明景東是普洱茶古老產區。民國14年云南省省長唐繼堯曾為“老倉茶”頒發優等獎。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463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大多在村寨邊。代表植株有文龍鄉邦邁村的山茶,安定鄉迤倉村的勐庫茶。老倉福德茶區種植密度低,管理粗放,產量相對不高,但這反而使老倉福德茶保留了較高的品質
      茶質特色:老倉福德茶雖然樹齡不很高,但茶氣充盈,湯質飽滿,回甘持久,有無量山北部茶的山韻特點
      10、金鼎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無量山西坡景東縣林街鄉及景福鄉,海拔1800-2000米。常年平均氣溫10。6-14。6℃,降水量1292-1413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土壤沙性較重
      主要產地:巖頭、龍洞、箐頭、丁帕、清河,金雞林、公平、岔河、勐令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320公頃,呈零星塊狀分布。代表植株有景福鄉金雞林村金雞林茶和林街鄉巖頭村大盧山茶。金鼎是無量山古茶區之一,茶樹密度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質優良。目前百年以上古樹尚有近千畝。
      茶質特色:苦顯澀弱,苦能化甘,湯質飽滿,山韻明顯
      11、漫灣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漫灣鎮,無量山西坡。海拔1700-2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3。6-14。6℃,降水量1291-1307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夾有未風化石礫
      主要產地:漫灣、安召、溫竹等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205公頃,呈零星塊狀分布。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溫竹村茶。本區同樣是無量山古茶區之一,茶樹密度稀,管理粗放。漫灣也是優質的普洱茶產區
      茶質特色:苦顯于澀,苦能化甘,山野韻明顯
      12、御筆古茶山
      茶山地理:無量山東坡的景東縣文井鎮和錦屏鎮。海拔1700-2000米,常年平均氣溫13。6℃,降水量1300毫米。土壤為紅壤,沙性較重
      主要產地:山心、丙必、清涼村,山沖、黃草嶺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279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文井鎮山心村茶,錦屏鎮山沖村生態茶。茶園管理一般,樹勢生長較強。御筆古茶山現有百年以上茶樹近千畝
      茶質特色:苦澀較重,回甘較快,回甘明顯,澀能生津,山韻一般
      13、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龍街鄉、大街鄉、花山鄉,哀牢山西坡中上部。海拔1300-2100米,常年平均氣溫12。6-17。6℃,年降水量1180-1320毫米。土壤有赤紅壤、紅壤、黃棕壤
      主要產地:東山、和哨,大街、氣力、三營,文崗、營盤、撇羅、文岔、蘆山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457公頃,呈塊狀和零星分布,茶園多在村寨邊,部分和糧田間作。代表品種有花山鄉蘆山村大石房野茶,龍街鄉栘衣樹村荃麻林大樹茶。茶樹零星種植,管理較好,長勢較好。本區是哀牢山古茶區,同時也是歷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馬古道遺跡
      茶質特色:苦顯于澀,苦能化干,湯質飽滿
      14、振太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沅縣振太鄉,無量山西坡,海拔1377-1857米,常年平均氣溫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紅壤、紫色土
      主要產地:山街、抬頭、界碑、興隆、塘房、沙河、文怕、長安、小寨、黃梨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883公頃,呈零星塊狀分布。此古茶區種茶歷史超過250年,大多在村寨邊,代表樹種有山街村大茶樹和小寨村大葉茶。茶園管理中等,長勢強弱不一
      15、老烏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沅縣按板鎮,海拔2057-2240米,常年平均氣溫14。1-15。2℃,年降水量1390-1502毫米。土壤為紅壤、黃棕壤
      主要產地:文立、羅家、那布等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417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文立村文立大茶樹。老烏山是高海拔無量山系代表,當地彝族種茶歷史超過500年,茶葉品質優良
      茶質特色:老烏山茶湯質飽滿,茶氣渾厚,山韻悠長,香氣低沉。是優質的高海拔高古普洱茶品種,也是茗壽堂栽培與過渡型高齡古樹的重要產區
      16、田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
      位于鎮沅縣田壩鄉和按板鎮。海拔1770-1816米,常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1180-1215毫米。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
      主要產地:
      老海塘、茶山箐、民強、瓦橋,聯盟。
      茶山現狀:
      現有古茶山面積200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民強村的大葉茶。百年以上古樹尚有數百畝,茶園管理中等,長勢較強。
      茶質特色:
      山韻明顯,湯質飽滿,杯底香顯,苦顯澀弱
      17、勐大古茶山
      茶山地理:鎮沅縣勐大鎮,海拔1428-1910米,常年平均氣溫15。8-18。1℃,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主要產地:大井、文況、文蒙、文開、文卜。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252公頃,呈塊狀分布,多在村寨邊,茶園管理較差,茶葉品質優良。代表品種有文況村砍盆箐茶。砍盆箐茶外人知之不多,但在當地享有盛譽,價格一路上漲
      18、馬鄧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沅縣者東鄉,海拔1760-1810米。常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1118-1205毫米。土壤為赤紅壤、紅壤。
      主要產地:麥地、馬鄧。
      茶山現狀:馬鄧古茶山清嘉慶年間開始種茶,現有古茶山面積約117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麥地村的大綠茶和馬鄧村的老馬鄧茶,茶園管理一般,長勢較好。馬鄧茶是鎮沅傳統名茶,綠茶茶質醇厚,香氣明顯,享有盛譽。
      茶質特色:杯底留香,苦澀較弱,回甘較快,湯中帶甜。大麥地茶和馬鄧茶類似而苦澀稍顯
      19、文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分布于景谷縣景谷鄉,海拔1610-2010米。常年平均氣溫20。3℃,年降水量1296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地:文山、苦竹山、景谷、文召、云盤、文聯、、山、文東。
      茶山歷史:小景谷種茶歷史久遠,最為人稱道的是清末名人紀襄廷在景谷推廣種茶,除了大面積種茶扶貧,他又在小景谷開辦恒豐源茶莊,使小景谷漸成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當年紀襄廷時代的茶樹現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品種優良,產茶品質出色。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1112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文山村勐庫茶和云盤村紅橄欖茶。茶園管理中等,長勢較強。小景谷茶區是資深普洱茶人比較關注的區域,古茶園分布廣泛,茶樹生長狀態較好。在苦竹山、文山頂等地保存了一些樹齡較高,品質較好的古樹。
      茶質特色:山韻較好,湯質飽滿,香氣幽長,回甘較好,湯中帶甜,甜中有涼
      20、秧塔古茶山
      茶山地理:景谷縣民樂鎮,海拔1110-1780米,常年平均氣溫18。7℃,年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主要產地:大村、白象、桃子、民樂
      茶山歷史:秧塔白茶是少數有明確史籍記載的普洱貢茶之一,在清代名重當時,貢內廷者稱白龍須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114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為大村秧塔大白茶,白象村大葉子茶。茶園管理中等。秧塔白茶作為世界最古老的白茶樹種尤為珍貴,茗壽堂所選用的是其中最古老的五百年以上古樹,可稱是母樹級的茶品。其他兩三百年的普洱茶樹和一兩百年的白茶分布也很廣泛
      茶質特色:香氣濃郁,甘香明顯,回甘細膩
      21、南板黃草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景谷縣東部鳳山鄉和正興鎮,海拔1710-2350米,常年平均氣溫18。7℃,年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地:黃草壩、平田、順南、南板。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面積458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是平田村的細紅茶。黃草壩茶山大小葉種共生,村寨邊的大樹茶和山坡上的野放茶都有,茶樹長勢較好,品質優良
      茶質特色:黃草壩茶香氣幽長,山韻明顯,苦澀較弱,回甘較快,湯質飽滿
      22、聯合龍塘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谷縣威遠鎮,海拔1510-1760米,常年平均氣溫20。1℃,年降水量1341。8毫米,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
      主要產地:龍塘、聯合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335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龍塘村大葉茶和聯合村大葉茶。長勢較好,品質優良
      23、團結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谷縣永平鎮團結村,海拔1090米,常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41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
      主要產地:團結
      茶山現狀:團結茶山主要是漢族,茶樹樹齡以一兩百年老樹為多,現有古樹茶山面積198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團結村剛榨茶。茶園管理一般,長勢較好
      24、景邁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邁縣惠民鄉,是現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常年平均氣溫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古樹產地:景邁、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歷史:據景邁山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茶歷史超過1300年;而據布朗族史料,種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巖冷的傳說則更為久遠。在建國初,景邁茶曾被布朗族頭人獻禮給毛主席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1095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邁村古茶。景邁山自然環境保護較好,茶樹基本沒有經過人為矮化,和其他樹木混生,這也是景邁茶獨特香氣的原因之一。同時景邁山高齡古樹存量較大,是我國十分珍貴的古樹茶資源地
      茶質特色:干茶、茶湯、杯底香俱佳,山韻優雅,苦澀明顯,回甘快而持久。湯質飽滿
      25、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瀾滄縣富東鄉,海拔1640-1780米,常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土壤為紅壤。
      古樹產地:那東、小壩、南滇
      茶山歷史:那東一代拉祜族種茶有幾百年歷史,而邦崴古樹的知名主要是因為邦崴村的過渡型茶樹王的帶動。1992年和1993年國內和國際兩次研討會確認了過渡型茶樹王,成為中國是普洱茶源產地的直接證據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211公頃,茶樹多在村寨邊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東村那東老茶樹和小壩村大平掌大茶樹。邦崴過渡型茶樹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質特色:苦澀較明顯,回甘較快,香氣幽長,山韻明顯,生津明顯
      26、文東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瀾滄縣文東鄉,海拔1740-1970米,常年平均氣溫14。5-16。0℃,年降水量1200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古樹產地:小寨、帕賽、水塘、栘樹
      茶山歷史:小寨佤族種茶歷史超過五百年,帕賽漢族種茶也有近五百年歷史
      茶山現狀:現有古茶山96公頃,呈塊狀分布。茶樹散生,茶糧間作。古樹、小喬木、新茶混種。代表品種有小寨村老茶樹,帕賽村老茶樹。茶樹長勢較好,品質優良
      茶質特色:苦澀明顯,蘭香高揚,多泡之后猶在,不輸景邁,回甘較快,湯質飽滿
      27、東卡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瀾滄縣東朗鄉大平掌村,距離縣城21公里。海拔1550米。土壤為黃沙壤。
      茶山現狀:茶樹生長與村邊山梁和山坡上,多數與林木共生,生態環境良好。古樹大都自然生長,沒有人為矮化。
      茶質特色:苦較明顯,回甘較快,茶香高揚,湯質飽滿,湯中帶甜
      28、臘福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連縣勐馬鎮臘福村,海拔1570米。離邊境只有幾公里路程。土壤為黃棕壤。
      茶山現狀:熟悉普洱茶山的人可能會聽說過臘福大黑山野生茶,而對臘福大寨附近的栽培型古樹了解較少。臘福古茶分布較為分散,以舊寨周圍為多。保留了一些樹齡較老的古茶樹,綜合品質較好。
      茶質特色:山韻較強,苦澀較重,香氣明顯悠長,湯中帶甜,回甘較好
      29、芒中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連縣娜允鎮景吭村,海拔1020米。
      茶山歷史:娜允古鎮是孟連宣撫司所在地,土司府至今保存完好。芒中的古茶園即是孟連傣族土司的御用茶園。
      茶山現狀:芒中古茶園雖然茶樹并不高大,但是生態環境較好,茶樹和其他樹種共生,采摘適量,保證了茶樹的品質。
      茶質特色:山韻較強,苦澀較弱,苦中帶甜,回甘較好,湯質飽滿
      30、佛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西盟縣西部,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近3000毫米。海拔1700-2200米。
      茶山現狀:西盟佛殿山一代的野生古茶近年來引起關注,從初步考察來看,無論就面積還是樹齡,都是屈指可數的。除了野生古樹茶,佛殿山也發現了一些過渡型古茶樹群落,這些茶樹群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茶質特色:香氣沉穩幽長,苦澀明顯,回甘較快而持久,湯質飽滿
      ——————
      臨滄市茶區
      臨滄市因臨瀾滄江而得名。境內共有茶園總面積130萬畝,其中,野生古茶樹群落40萬畝,栽培型古茶園65萬畝
      臨滄下轄1區7縣,各區縣均有大片的古樹資源,按茶葉產量排名,依此為:鳳慶、云縣、永德、雙江、耿馬、臨翔區、滄源、鎮康
      鳳慶
      位于臨滄北部
      境內古茶樹資源5。6萬畝,鳳慶縣的鳳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畝的栽培古茶園,詩禮鄉古黑村也有古茶樹
      鳳慶香竹箐大茶樹,位于小灣鎮華峰村,樹齡高達3200年,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樹齡最長、樹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樹
      作為云南產茶第一大縣,幾乎全縣皆適宜種茶。歷史悠久,出產歷史上著名的“太華茶”。鳳慶茶廠,曾經是我國紅茶標準的制定者。產生國家級良種:鳳慶大葉種
      云縣
      位于臨滄東北部
      野生大茶樹分布于每個鄉鎮,較為著名的有:幸福鎮大宗山1。5萬畝,涌寶鎮堂梨樹村1600畝,漫灣鎮的大丙山1000余畝,愛華鎮黃竹林箐等
      位于漫灣鎮的白鶯山,在大丙山中部,被稱為“古茶園自然博物館”,古茶樹1。24萬畝。茶樹品種豐富,展示了從野生茶樹到栽培茶樹不同階段的演變歷史
      永德
      位于臨滄西北部
      距今約兩三千萬年歷史的茶樹始祖:中華木蘭在永德縣被發現,歷史悠久的永德,被稱為“萬茶歸宗”的地方
      永德也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積最廣的縣,達到11萬多畝。11個鄉鎮都有野生茶樹,尤其是明朗、烏木龍、亞練、大雪山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護區和棠梨山原始森林。忙肺茶山是永德縣的著名茶區,主要生長著勐板忙肺群體種,樹齡基本在80年左右
      雙江
      位于臨滄南部
      全縣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勐庫鎮,被稱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誕生于此的勐庫大葉種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葉種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樹資源為勐庫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地處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積約1。2萬畝,勐庫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種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園位于勐庫鎮冰島村的冰島古茶園,已有500年的歷史。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耿馬
      位于臨滄西南部
      野生古茶樹5。7萬畝,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內有3萬畝。芒洪鄉的原始森林地帶也有古茶樹群落,如芒洪鄉大浪壩等地。
      臨翔區
      位于臨滄中東部
      古茶樹群落2萬畝,省級良種:邦東大葉茶源于邦東鄉,野生茶樹分布于南美鄉和邦東鄉大雪山等地,著名的昔歸、忙麓等古樹茶即是產于邦東鄉
      滄源
      臨滄西南部
      古老崖畫著稱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歷史,畫有采茶情景。古茶樹約3萬畝,單甲、糯良兩鄉最多,著名的有糯良鄉大黑山古茶山
      鎮康
      臨滄西部
      古茶樹最有名的當數“鎮康大山茶”,明代灣甸茶最負盛名,鎮康北部即屬于勐統灣甸茶區的一部分
      ——————
      保山市茶區
      保山已不屬于瀾滄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產地區來說,保山所生產的曬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視。但保山地區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區幷沒有完全開發,相對于西雙版納勐臘、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經被過度采摘的情況,此地區的茶質仍然十分厚質飽滿。古茶樹分布面積近1。5萬畝,栽培古茶園分布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騰沖壩外古茶園,上營文家塘古茶園和昌寧漭水鄉黃家寨古茶園。尤其是高黎貢山系的古樹,口感雖然未有超過其他三大茶區的特色,但其陽剛的茶氣,純正的山韻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古樹茶資源
      此外,在德宏、紅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樹分布。如德宏州的潞西、瑞麗、梁河;紅河州的元陽、金平;文山州的廣南、馬關、麻栗坡等等。盡管這些地區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分布面積不大,但卻分布著云南較多的茶組植物種類
      昌寧縣黃家寨古茶園
      昌寧縣石佛山古茶樹群
      昌寧縣茶山河村保家洼子古茶樹群
      昌寧縣沿江羊圈坡野生古茶樹群
      昌寧縣聯席芭蕉林野生古茶樹群
      昌寧縣聯席破石頭栽培型古茶樹
      昌寧縣楊柳茶山
      昌寧縣德昂寨古茶園
      昌寧縣五峰山
      隆陽區阿貫山古茶園
      隆陽區道人山古茶園
      施甸縣擺馬村古茶園
      龍陵縣鎮安古茶園
      騰沖縣壩外古茶園
      騰沖縣上營文家塘古茶園
      騰沖縣高黎貢山古茶樹群
      保山市其他古茶山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久久伊人成人网| 成年女人色毛片|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小嫩妇又紧又嫩好紧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三上悠亚中文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nanana最新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之黄蓉|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国产真实伦实例|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色综合小说天天综合网| 国产a级黄色毛片| 用被子自w到高c方法|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变态柔术ⅹxxx另类|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添天天欢公交车 |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棉袜足j吐奶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天天影视综合色| narutomanga玖辛奈本子|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456亚洲视频| 国产人妖ts视频在线观看|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