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的妙
發布時間:2025-01-28 點擊:31
茶最徹底的內涵是靜真、淡然。文人把茶比作女子,只是一種浪漫情懷的抒發而已。其實文人們真正崇尚的,還是茶給他們那種超然物外的灑脫。如白居易的詩:“食罷一覺睡,醒來兩甌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長短任生涯”,正是茶葉甘于歲月守望最吻合的寫照。所以說茶的收藏絕對是一件趣事。
藏茶心得不覺間藏茶己有十年,每天看著自己的茶,不時翻出觀評品飲,感受茶品色香味的變化,其樂無窮。普洱茶內涵深厚,變化不止,形似太極。但這些變化是一般人通過用心品飲能感受到的,所以它魅力無窮。回看這十年藏茶歷程,整理出小小心得,與茶友分享。
藏茶無需按照所謂專家名人忽悠,恒溫恒濕,只要放在不是特別潮濕,無異味的地方,讓它自然地經過春夏秋冬的轉變,也能藏出好茶。
茶品怕孤單,盡量把藏茶放在一起,如單獨存放一小部分,很容易霉變。我試過同樣環境放二塊茶磚在陶缸里,結果霉變發白,而放滿整缸的則不會。
雨季濕度大時注意關閉窗,而秋高氣爽時則盡量開窗通風,茶品此時會散發出香味,清爽無比。
不可貪多,要藏一些質優茶品,符合老樹、明前、曬青、純料等指標。以前藏茶人少量少,留下老茶不多,所以珍貴。現時藏茶人多量大,以后必然以質取勝。
經常翻看茶品,感受其中變化,享受藏茶過程中的樂趣,是其它娛樂所不能比擬的。
現時社會人心浮燥,人如無一些愛好,必會空虛,能培養一種健康有益身心的愛好,能增強抵抗不良誘惑,安身立命,實為萬福。
說起收藏,其實最適合收藏的茶是有著“茶中之王”美譽的普洱茶。因為其號稱“越陳越香”,只要用對了方法,絕對適合收藏。那么對于普洱茶來說怎樣的收藏方法才正確,才能保證其“越陳越香”的特性呢?
收藏普洱茶餅必須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是要區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人工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形后干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后發酵,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越醇。而通過加溫渥堆技術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使茶葉發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餅普洱)。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改變茶質本身。其次,要辨別儲藏位置。
必須在干倉陳化
干倉不會發霉,轉化較為緩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倉指茶葉在濕度、溫度適中、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后發酵存放;濕倉是指茶商為了獲取利潤,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環境加速陳化。
溫度不可驟然變化
倉內溫度如果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甚至倉內溫度太高,形成悶熱,會將原本的生茶,轉變為熟普,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生。來避免雜味感染來茶葉是最易吸收雜氣異味,灑一把干燥茶葉,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因此,應力求貯放環境清潔無雜味。利用竹箬包裝“茶須筑實。仍用厚箬填緊。甕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明朝許次紓在《茶疏》中這樣記載。這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發酵時,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功效。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時間一久,就會發出異味,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味。
注意茶齡壽命來
普洱茶年代壽命,到底是60年,或100年,或數百年,沒有定論資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必須加以密封貯存,以免繼續快速后發酵,造成茶性逐漸消失,品味衰退敗壞。故宮的金瓜貢茶,陳期已一兩百年,其品味“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其實收藏普洱茶可是個技術活兒,千萬不要用什么怪著呦!只有收藏方法對了,才能保證普洱茶的品質。對于普洱茶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為保證普洱茶的口感和功效,除了要滿足原料產地的條件,生產工藝和倉儲環境也至關重要。很多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用各種手段將新茶變老茶叫高價,夸大年份、濕倉造霉味、加入化學藥品是市場上最常用的做舊手法。此外,還有通過改換包裝,將非品牌老茶冒充品牌老茶的作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