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化工料”紫砂,不必談壺色變 1-03
發布時間:2025-01-24 點擊:57
針對“化工料”紫砂,不必談壺色變 1-03
近年來,隨著紫砂壺原料及假冒偽劣問題被相繼曝光,許多藏友一聽說加入“化工料”的壺,唯恐避之不及,因為藏壺需養壺,養壺需用壺,一旦“化工料”壺的毒素超標,便影響自身健康。《壺里乾坤》作者胡付照先生認為,不必談壺色變,在不違背衛生和毒理要求的前提下,正常的、被廣泛應用的化工原料,在紫砂泥中可以增色,使壺更可愛。
據介紹,為改善制壺泥料的顏色,人為添加的化工原料包括氧化鉻綠、氧化鈷、二氧化錳和工業碳酸鋇等。而這些添加被壺友關注,起于2010年5月23日、30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的兩次曝光。記者隨機購買的15件紫砂壺和紫砂杯,在上海材料研究所檢測中心檢測的結果,除兩件原礦紫砂茶具外,其余樣品重金屬溶出量都出現異常。其中黑色壺錳離子溶出量達到2.62mg/l,藍色壺的鋇離子溶出量高達6.39mg/l。而在未遭受污染的天然泥料中,鋇、錳、鈷、鉻等重金屬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幾乎很難檢出。這些重金屬如果人工合成至一定量的形態存在,會破壞人體的酶系統,從而產生很多毒性,包括神經毒性,如果長期慢性作用可能致癌。
胡先生說,凡事都有一個度。添加“化工料”本是為了增美增色,一旦做過頭則成了毒壺。紫砂泥是從日用陶礦土中精選出來的,品質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所在礦區、礦層,即使是同一種礦料,有的較純凈,有的混雜;二是礦料加工工藝過程。自古至今,紫砂泥的配制是制壺人的一項絕活,“秘不相授,各有心法”,全憑壺藝家自己豐富的經驗。常見的配泥法有三類:一是純凈的泥質加工處理;二是摻入顆粒并與不同泥質混合;三是適量摻入金屬氧化物,使其色澤豐富,提高明度。泥與泥相拼,會產生各種色澤變化,常見的有:本山綠與紫泥相拼,制成團泥。如果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氧化鈷,可制成墨綠泥;適量加入鉻錫黃,可制成枇杷黃色;適量加入鉻綠,可制成菜茄泥。而紫泥中適量加入氧化錳,可制成褐色拼料泥;適量加入氧化鈷及氧化錳,可制成黑料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