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增收茶農收入穩步提升、助增效生態經濟帶旺一村
發布時間:2025-01-08 點擊:26
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去年我省茶葉總產量達到15.7萬噸,尤其是以“峨眉山茶”、“蒙頂山茶”、“宜賓早茶”為主的川茶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后,讓全省300多萬茶農人均增收120元以上,部分地區更已進入“種一片茶園,賺錢;加工茶葉,也賺錢”的黃金時期。
第一獲·促增收茶農收入穩步提升
“今年四川春茶銷售火爆,為全省的茶產業、茶農增收開了一個好局!”省農業廳經作處茶葉科科長饒椰林表示,截至目前,全省春茶產量穩中有增,價格也呈現明顯上漲趨勢。
記者從瀘州市敘永縣了解到,今年開園以來,如毛峰茶鮮葉收購均價就比去年整整高出50%。3月20日,敘永縣后山茶場的茶農們正忙著采摘鮮嫩的春茶,談起最新的市場行情,茶農喜笑顏開。該縣農業局的相關人士介紹說,今年茶農鮮葉畝收入最高可達6500元,比去年增長45%左右;而加工銷售單芽茶均價在每公斤600元,毛峰茶均價在每公斤240元,比去年分別高出48%和45%。“茶葉種植和茶葉加工都有不錯的收益。”
饒椰林告訴記者,“規模擴大、質量提升、價格提高、產品暢銷”四大因素聯手讓茶農的收入穩步提升。“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廣現代茶葉產業基地建設,茶園面積不斷擴大,預計春茶產量可達7.3萬噸,增長4.3%,春茶綜合產值將突破58億元,增長22.6%。”此外,“因為茶葉質量好,在成都大西南等茶葉批發市場,新茶批發價普遍上漲了2-3成。”
充足的貨源和優質的質量,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茶商提早前來,“在全國鮮葉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茶農的主動權和議價權增加,茶農真正做到既增產又增收。最突出的如夾江縣的修文村,茶農有1522人,截至今年3月份,通過賣鮮葉同比實現人均增收500元,較上年增加30%。”
第二獲·助增效生態經濟帶旺一村
“茶葉味道也可以是‘甜’的!它帶旺了我們這個村!”樂山市夾江縣龍沱鄉修文村可謂是全省把茶葉“甜味”嘗得最好的村之一。這個海拔1000米,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域,十年九旱,2005年以前,人均純收入不足900元,屬于典型的旱山村。
“但我們的優勢是氣候溫潤、無污染,所以茶葉經濟成為我們新農村建設支柱產業。”修文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邀請省園藝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的專家們前來調研和指導,引導農戶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茶樹,探索出了“茶—林”、“茶—果”、“茶—糧”套種模式的現代多功能生態茶園和“兔-沼-茶”、“豬-沼-茶”的循環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農業—清潔能源—環境美化的良性循環。并依托四川省竹葉青龍頭企業和茶葉協會,建成了“高山生態茶園出口示范基地”2000畝,目前它已成長為 “全省綠茶出口生產示范基地”。
如今,全村茶園面積4600余畝,人均收入也比全鄉平均水平高出20%左右。村民們依靠茶葉主導產業,90%的農戶修起了磚瓦樓房,農民們還自愿集資累計投入數百萬元,修村道、社道、自來水網絡等。
“今年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出外打工了,今年的春茶采茶旺季,還吸引周邊地區1000余勞動力上山采茶,為他們創造了幾百萬元的收入。”該村茶葉負責人驕傲地表示,“茶園已成為村民名符其實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