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安茶”是什么茶?
發布時間:2025-01-04 點擊:45
根據安徽農學院主編的《制茶學》理論,茶葉的分類以制茶的方法為基礎并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安茶作為一種再加工茶,其分類是以初制工藝為基礎,然后再看精制工藝。從安茶的制作工藝中可以看出,其初制工藝介與青茶、綠茶之間,與標準的綠茶工藝相比,多一道曬青(攤青)工序;與標準的青茶工藝相比,少了個做青工序。在現在安茶生產中,經過攤青后的鮮葉,外觀達到枝葉柔軟,色澤光澤消失,鮮葉的萎凋程度較高;而在舊時安茶的生產中,攤青一直采取曬青工藝,夏秋季一般要求在2個小時左右,可以說其萎凋程度比現在的攤青工藝要高,因此我們可以將安茶的“攤青”工藝認為是一個萎凋過程。從這一點上講,安茶的毛茶制工藝與產于福建省的蓮心茶(青茶類)大致相同,并且安茶的毛茶在湯色、滋味及葉底色澤的品質表現上也接近青茶類。因此從初制工藝上來看,安茶的毛茶可以歸為青茶類。
成品后的安茶是一種再加工茶,其精制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蒸壓成型的過程,雖然其工序繁多,時間較長,與黑茶和沱茶過程相近,但是沒有明顯的如黑茶的渥堆和“發花”工序。從成品安茶的品質上講,安茶原料一般要求1芽2葉和1芽3葉為主,據產區老人的說法,舊時上品的安茶一般在谷雨左右10天采摘,因雖然要求原料有一定成熟度,但決不會有黑茶類“原料精老”這一普遍特點。從這一點來講,安茶在品質特點不具備黑茶類明顯特征。因此從安茶的精制工藝上來看,安茶也不宜歸為黑茶類。
從筆者所做的五種茶葉的茶湯對比看,安茶的湯色的滋味最接近于兩年陳放后的炒青綠茶。但這里要注意的是筆者所做的對比選取的是兩年陳放后的炒青綠茶,如果將安茶歸屬于綠茶,從人們理解角度和市場認可角度來講,成品安茶與傳統綠茶外形和內質差距很大,難以為人接受。
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筆者認為安茶是一種有別于現行六大茶類的特種茶類,如果按現行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考慮其制作工藝中的萎凋和悶焐發酵過程,我們只能勉強將其歸屬于青茶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