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筍茶是什么茶,紫筍茶的品質、茶史
發布時間:2024-12-29 點擊:35
紫筍茶是什么茶
紫筍茶產于浙江長興顧渚山一帶,“紫筍”一名,也由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而得名。紫筍茶是唐朝時期的一種貢品茶葉。
紫筍茶的品質
紫筍茶的茶葉特征是白毫顯露、芽葉完整、外形細嫩緊結、葉底肥壯成朵、色澤綠翠、香氣濃強、滋味鮮醇、湯色淡綠明亮、葉底細嫩。紫筍茶有著優異的內質和獨特的香味,芽葉細嫩,芽色帶紫,芽形如筍,條索緊裹,沸水沖泡,茶汁碧綠如茵蘭香撲鼻甘味生津、芳香撲鼻,湯色清朗、茶性溫和、提神配目;茶葉舒展后呈蘭花狀。
紫筍茶的茶史
紫筍茶被歷代文人譽為“茶中極品”。早在唐代宗廣德年間(公元764~765年),茶圣陸羽在長興考察茶葉,發現這種茶優于其他茶,于是就推薦給皇帝,并于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被正式列為貢茶。
由于紫筍茶品質特佳,被列為上貢珍品,貢額逐年增大。 隨著紫筍茶貢額的增加,在顧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茶廠——貢茶院。
每年谷雨前,皇帝便詔令湖長兩州刺史督造貢茶,顧渚山立旗張幕,太湖里畫舫遍布,盛況空前。龍袱包茶,銀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將貢茶送到長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等詩句。
當時采茶役工大約三萬,工匠有千余,累月方畢。顧渚紫筍茶在唐代連續進貢八十多年,會昌中(公元843年)進貢紫筍茶數量近二萬余斤,朝廷將貢額勒石立碑,定名為“顧渚焙貢”。自唐朝經過宋、元,至明末,連續進貢876年。
顧渚紫筍茶作為貢茶可謂進貢歷史最久、制作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質最好、進貢時間最長的貢茶,顧渚紫筍是中國貢茶之最。
紫筍茶于1979年開始恢復試制,1982年首次參加全國名茶評比,得到專家名師的一致贊譽,榮獲國家級名茶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