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樹的茶滋味
發布時間:2024-12-23 點擊:44
原標題:老茶樹的茶滋味
美麗的蘇州洞庭山以出產碧螺春而古今聞名,可是有誰還記得,這種曾被康熙帝大加贊賞并御賜佳名的好茶,曾在解放前受到嚴重摧殘?當時茶農的生活極端困苦,有“洞庭碧螺春,樹枯葉焦黃,山里十八熟,茶葉拌糊粥。”的民謠,這是洞庭茶農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東、西洞庭山的碧螺春茶全部產量,不超過兩千斤。
解放以后,洞庭茶農響應國家號召,走上了集體化的康莊大道,他們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治山治水,開辟新茶園,發展多種經營,洞庭茶葉生產獲得了蓬勃發展。隨著洞庭山茶樹種植面積迅速擴大,茶葉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種茶面積比解放初增加了三倍,碧螵春的產量在當時連續三年超過一萬斤。 如今的蘇州洞庭山,一片片綿延的茶園,一叢叢茶樹,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啊!在洞庭西山,有人民公社時期種下的大片群體種老茶樹,它們處于北緯31度國家原產地保護區內,園內的茶樹采用獨特的茶果間種生態栽培,使成茶富含花香果韻。歷經風雨的老茶樹長出的茶葉,內質較新茶樹更為豐富,滋味層次感也越強,味醇耐泡是它頗受老茶客歡迎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老茶樹上采摘下來的鮮葉,堅持沿用傳統純手工制作工藝,以土灶烘焙而得,茶農們不僅將它制成了滋味不遜碧螺春,但比碧螺春更耐泡的小青茶,還通過輕微發酵工藝,制成了濃郁甘香,別具風味的小青紅茶。時下正是秋高氣爽、涼意漸展的時節,紅茶性溫,具有養胃建體之效,非常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希望在今年的秋冬之季,親們能夠在閑暇之時,手捧一杯暖暖的紅茶,一品老茶樹的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