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茶士的飲茶方式與風俗
發布時間:2024-12-22 點擊:58
說起如何飲茶好像所有愛茶之人都再了解不過,風俗也略知一二,下面給介紹一下漢族的飲茶方式與風俗
漢族的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致說來,重在意境,以鑒別香氣、滋味,欣賞茶姿、茶湯,觀察茶色、茶形為目的,自娛自樂,謂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細啜緩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勞動之際,汗流夾背,或炎夏暑熱,以清涼、消暑、解渴為目的,手捧大碗急飲者;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者,謂之喝茶。不過,漢族飲茶,雖然方式有別,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飲,其方法就是將茶直接用滾開水沖泡,無須在茶湯中加入姜、椒、鹽、糖之類佐料,屬純茶原汁本味飲法,認為清飲能保持茶的“純粹”,體現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純粹”,體現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代表性的,則要數品龍井、啜烏龍、吃蓋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文士茶是早年流行于江西婺源文人學士中的傳統茶俗,也是用蓋碗品飲,蓋碗又稱“三才碗”,代表天、地、人的和諧。文士茶講究飲茶人士之文雅、飲茶環境之清雅、飲茶器具之高雅,追求湯色清、氣韻清、心境清以達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漢族飲茶風俗中,除了廣東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講究一些的一般是用蓋碗來泡茶。許多地方都有用蓋碗泡茶的習慣,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不但茶館里用蓋碗,普通家庭里也喜歡用蓋碗。蓋碗是三件套,蓋,碗,托。用蓋碗泡茶確實既方便有實用,既可揭蓋聞香,又能觀賞茶湯。能趁熱喝,還不燙手。早在唐代就有了帶托的茶盞了,據說是唐代府尹崔寧的女兒發明創造的,她嫌端茶盞時燙手,就想了個辦法,把蠟燭烤軟,上面放個小碟子,就成了盞托,不燙手了,傳到工匠那里,就制成了帶托的茶盞了。四川的茶博士用蓋碗沏茶成了一門技術,甚至是絕技。長嘴大銅壺,青花瓷蓋碗,茶托茶碗一串串從茶博士的手里飛出去令人眼花繚亂,卻都能準確地落在客人的桌前。茶博士離得很遠沖茶,如同蜻蜓點水,有的還能做出花樣動作高難度動作。
(責編: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