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綠茶
發布時間:2024-12-20 點擊:33
基本介紹松峰茶是特色傳統名茶。由湖北茶農創制于明朝初年。產于湖北省赤壁市,屬綠茶。相傳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
松峰茶歷史
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后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繼病愈。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記在了心里。當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朱洪武見茶葉翠綠,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賜名松峰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松峰山。因此,劉玄一成為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為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
制作工藝
松峰茶的采摘和制作都有嚴格要求,工藝十分講究。葉片的長短、寬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計算,一斤銀針茶,約需十萬五千個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個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鮮茶200 克,制作這種茶,要經過殺青、攤晾、初焙、初包、再攤晾、復焙、復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個小時方可制成。
殺青:在20°的斜鍋中進行,鍋子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火溫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鍋投葉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后,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約經4~5分鐘,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攤涼:殺青葉出鍋后,盛于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涼4~5分鐘,即可初焙。
初焙: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溫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干左右。初焙程度要掌握適當,過于,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過濕,香氣低悶,色澤發暗。
初包:初焙葉稍經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內,放置40~48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松峰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為松峰茶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溫度逐升,24小時后,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勻。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當氣溫20c左右,約40小時,氣溫低應當延長。當芽現黃色即可松包復烘。通過初包,松峰茶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復焙與攤涼:復焙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溫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焙至七成干為宜。下焙后進行攤涼,排涼的目的與初焙后相同。
復包:方法與初包相同。歷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為適度。
足火三焙:足火溫度50~55℃,焙量每次約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級。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歡之。
貯藏
將石膏燒熱搗碎,鋪于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皮紙上面,封好箱蓋。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松峰茶品質經久不變。
功效與作用
美容護膚
有助于美容護膚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醒腦提神
有助于醒腦提神茶葉中的咖啡堿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對于緩解偏頭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利尿解乏
助于利尿解乏,茶葉中的咖啡堿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咖啡堿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于使人體盡快消除疲勞。更多詳見《松峰綠茶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