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普洱茶保健功能的昨天
發布時間:2024-12-18 點擊:39
茶、普洱茶保健功能的昨天
飲茶是我國豐富的飲食養生之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的營養成分、藥理特性、養生價值等.日益為人們所關注。相傳.神農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的解毒治病作用,以后隨著茶葉采制技術的發展及品飲利用范圍的擴大,茶的這種作用更進一步為人們所認識。近年來,茶葉作為世界性的飲料,一直被認為是多功能的價廉物美的保健飲料,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茶葉消費t都在不斷增加,這都與茶葉本身所含有的特殊成分及保健功效有關。翻開茶葉史料,有關飲茶與健康的記載很多,自漢代、三國、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至現代眾多的茶學家、醫學家、文學家對茶的治病養生作用均作了生動的闡述:漢代的《神農本草》曰: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三國名醫華佗在《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益思。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吸.與溯醒甘稱抗衡也。宋代吳淑在《茶賦》中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葉之利,其功若神。
明代顧元慶在《茶譜》中說,.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此外。飲茶還對人們長壽起著良好的輔助作用。王文錫的《茶譜》把茶說成'萬病之藥,.有返老還童之功,未免帶有神秘色彩。不過.茶能治病.已是人們的共識。.隋文帝患頭痛.醫治無效。聽從勸告飲茶而愈.天下傳聞,人們競相煎服茶葉。《舊唐書·宜宗紀》記載,洛陽來了位130多歲的僧人,宣宗問他:服何藥如此長壽?僧答:貧僧素不知藥,只是好飲香茗.唯茶是求,可見其長壽的秘訣是飲茶。蘇東坡留下著名詩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全七碗茶。盧全是酷愛喝茶的文人.蘇軾認為經常飲茶勝過服藥.事實也是如此。我國唐代劉禹錫、白居易,宋代蘇東坡、陸游等都是古代著名的文豪;他們不僅撰寫了許多與品茗有關的詩詞.而且都酷愛飲茶,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物質水平低下,人的平均壽命較短的情況下,他們的壽命都較長:劉禹錫活到70歲,白居易活到74歲,蘇軾活到65歲.陸游則活到85歲高齡。在現代高齡老人中,很多人都有飲茶的嗜好。前蘇聯老人阿利耶夫活到110多歲,他長壽的秘密就是不喝酒,不抽煙,常喝茶。當代茶圣吳覺農老先生一生研究茶、酷愛茶.直到92歲高壽。
有趣的是,茶傳到日本,日本人也強調茶的養生功能。日本第一部茶學著作―《吃茶養生記》的作者榮西就開宗明義寫道: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壽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若采之.其人長壽也。有統計資料表明,世界長壽區多為產茶區和茶葉高消費區。日本崢岡縣是茶鄉,茶葉消費t大,靜岡人均壽命在日本人均壽命之上。茶最初傳到歐洲時.有人說是靈丹妙藥,有人說是有毒之物。18世紀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要弄個明白,就赦免了一對孿生兄弟的死刑,條件是哥哥每天飲幾杯茶,弟弟飲幾杯咖啡。結果兄弟倆都活到80余歲.喝茶的哥哥還比喝咖啡的弟弟還多活了幾年.從此.瑞典乃至歐洲飲茶之風盛行不衰。
現代醫學對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o項:即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搪、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毒、抗輻射、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預防便秘、解酒等。其中普洱茶的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防癌、降血糖等方面尤為突出。
普洱茶是云南生產的傳統名茶.具有悠久的生產、銷售歷史。作為茶葉中的一支奇葩,普洱茶特殊的藥效在許多古箱中均有記載: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生性溫和.……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普洱茶裔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其卷六《木部》中又寫道:'普洱茶資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姜湯發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預,受熱疼痛,用五分喻口過夜即愈.這是對普洱茶藥用功效的較早記述。
《思茅采訪》云:幫助消化,驅散寒冷.有解毒作用飛
《物理小識》云:普洱茶蒸之成團,西番市之,最能化物。
《滇南聞見錄》云:團茶產于普洱府屬之思茅地方……其茶能消食理氣,去積滯.散風寒.最為有益之物。
《百草鏡》云:悶者有三:一風閉,二食閉,三火閉。唯風閉最險。凡不拘何閉,用茄梗伏月采,風干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二錢煎服,少頃盡出。費容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試效。
普洱茶之神奇藥效.由此可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