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話閑話
發(fā)布時間:2024-12-16 點擊:40
酒是小人,所以多狐朋狗友;茶為君子,所以多謙謙雅士。雖然說無酒不成宴,但多的是借酒使氣,借酒蓋臉,借酒撒瘋,再好的酒也覺得有點俗。詩和酒的緣分很深,李白斗酒詩百篇,沒有酒,不知世界上會少多少好詩。詩也因而受了酒的連累,清朝一位經(jīng)學家很瞧不起詩,說:“即便寫詩到了李杜的份,也不過是一個酒徒罷了。”茶就不一樣,茶詩不如酒詩多,茶的清雅確是真正的文人味道,馨香馥郁,沁人至深。
我很少喝茶,有時候閑坐,泡上一杯,一份悠然的心境,便從心底泛起,只是這種時候太少了。茶給人的感覺并非都是如此,三國時候吳主孫皓,每日饗宴,入席者不論酒量大小,一概七升,喝不了就灌。大臣韋曜遭到特別待遇,可以少喝,甚至暗地賜給茶水,以茶代酒。以孫皓之暴戾,韋曜恐怕不知怎么感激好了。不久韋曜由于修史得罪孫皓,特別待遇隨之消逝,最后殺了頭,清茶之誼,蕩然無存。
江湖的險峻正是人心的險峻,單純的詩人們是不適合行走江湖的。詩人在政治上也總是很幼稚的,所以杜甫用“江湖秋水多”來表示自己對李白的擔憂。蘇東坡在氣質(zhì)上和李白最相近的,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蘇東坡是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散步者,是詩人。這三者有其一而從事政治,都是很危險的,何況三者兼?zhèn)洹T映跄陽|坡入翰林學士知制誥,掌管機要,起草詔令,常常接近皇帝,地位殊貴。雖然春風得意,卻不知已深深卷入政治漩渦。有一天黃庭堅老家捎來一些名為雙井的名茶,于是分給東坡品味,并附詩一首。《雙井茶送子瞻》:“人世風月不四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故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為君喚起黃河夢,獨載扁舟向五湖”。硙就是碨,是一種小石磨,宋人喝茶是將茶葉磨碎,再放在水里煮沸,和今日不一樣。黃山谷說我家鄉(xiāng)的茶葉是在云霧旋繞的高山上采摘的,很是豐腴難得,放到茶碨中精心研磨,細潔的葉片連雪花也比不上的,喝了這樣的茶往后,也許會喚起你黃州時的舊夢,獨駕小舟浮游于太湖之上。山谷寫詩千回百轉(zhuǎn),一波三折,一樣的話說的卻好聽極了。東坡畢竟沒有聽好友之言,直到被免除,外放杭州。
杭州有天下名茶龍井,這人生的福禍真是不知從何說起。杭州有茶的歷史很久了,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chǎn)茶”。東坡在杭州喝了不少好茶,有詩為證,“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揀茶分雀舌,賜茗出龍團”。我想東坡已經(jīng)在茶的清韻雅趣中,暫時忘掉貶謫的酸楚了吧。真正的龍井茶是很難得的,最初只要獅子峰一處。傳說乾隆南巡時,啜飲此茶,覺得沁入心脾,詢問產(chǎn)地為王氏方園,于是封王氏方園的十八株茶樹為御茶。據(jù)李衛(wèi)《西湖志》云,年產(chǎn)不過一斤,只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可見其珍貴。龍井山還有龍井泉,聽說用此泉水泡茶,味道絕佳,《湖壖雜記》說:“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于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由于名聲既大,又不可多得,所以造假的自然也多。《錢塘縣志》說那時就有龍井寺、法相寺的僧人收購次茶,冒充好茶,欺騙外地人。
文人雅士品茗極為講究,像我方才這樣胡思亂想是不行的。項斯《山行》“青櫪深林亦有人,一渠流水數(shù)家分。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蒸茗氣從茅舍出,繅絲聲隔竹籬聞。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紅塵萬丈,紛紛擾擾,又怎能靜心品茗?只要心無掛礙,空靈澄澈之時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沈三白《浮生六記》“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沙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人生到此夫復何求。真不知他是幾世修來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