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湯渾濁,就一定是劣質茶嗎?
發布時間:2024-12-14 點擊:39
經常喝普洱茶的朋友,應該都曾遇到過明明是優質原料,嚴謹工藝制作成的普洱茶,但是沖泡后茶湯竟然是渾濁的,一點都不符合“紅濃明亮”的好茶標準。
究竟是怎么回事?難道是茶葉被掉了包?
茶湯渾濁通常被認為是原料不潔,內含雜質多才導致的,或者有茶友直接就聯想到這會不會是臺地茶。
但其實茶湯渾濁還真不一定是臺地茶或劣質茶,最常見的造成茶湯渾濁的原因有以下五個:
一、茶毫豐富
普洱茶芽頭葉片絨毛較多,沖泡時茶湯中的茶毫較多,茶湯表現的不通透略顯渾濁。
一般普洱春茶的芽頭是比較多的,也就是通常說的“顯毫”,這反而是茶葉優質的表現。
茶毫中富含氨基酸、氨基酸等有利于身體健康的各種營養物質,并且茶毫有著分泌茶葉中芳香物質的功能,茶毫越多,香氣會更豐富。
所以我們仔細觀察渾濁的茶湯是不是由于細小的茶毫造成的,如果是的話可以不用擔心放心飲用。
二、工藝不佳
普洱茶在殺青時如果火候掌握不當,會產生糊點。
后續加工過程中有一個揉捻的步驟,如果揉捻的手法過重,用力過猛,會導致茶葉的細胞組織被破壞,并且把殺青時的糊點摻雜在茶葉中。
那么在沖泡時這些糊掉的碎末就會漂浮于茶湯中。這種情況是會影響茶葉的口感,屬于工藝上的失敗。
三、撬茶手法不當
餅茶、沱茶、磚茶,這些緊壓茶在飲用前都需要先撬茶。但是有些茶可能壓的比較緊,像“鐵餅”一樣,或者是撬茶的手法不當,會把茶撬得太碎。
這些細碎的茶末在茶湯中就會顯得茶湯比較渾濁。
這種情況,可以選擇賣壓得不太緊的手撕餅,或者是龍珠、餅干茶等不需要翹茶的茶品,或者是使用茶漏來過濾茶末。
四、濕倉茶
作為后發酵茶,如果在陳化過程中,人為進行高溫加濕存儲,這種在濕倉環境下倉儲的茶,內部微生物高速轉化,容易同時產生霉菌,沖泡后茶湯便會渾濁,口感也不佳。
所以如果買有些年份的普洱茶,一定要問清楚倉儲方式,盡量選擇干倉存儲的普洱茶,因為干倉是在自然氣候下存儲的,茶湯顏色更透亮,口感更好。
五、遇到尷尬期
剛做好的新茶在兩三個月內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我們稱之為尷尬期。
這時茶葉內含物質的比例在不斷變動,所以會出現渾濁的現象,經過半年以上的存儲后,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茶湯會更加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