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近代發展
發布時間:2024-12-12 點擊:40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試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倍受西方市場的青睞。此后,大批商賈慕名而來,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繼崛起,一時聲名遠播,馳名中外。18世紀,紅茶在英國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成為英國皇室的專用茶葉。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貴州茅臺同時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成為當時歐洲的流行飲品,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暢銷20幾個國家。
最輝煌的時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兩萬多箱,茶葉收購的范圍方圓幾百公里。當時,從國外寫來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只要直書“中國坦洋”,便可準確無誤地抵達收信人手中,其名聲甚至蓋過“中國福建”。
但是,從民國23年起,“坦洋工夫”卻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陷入沉寂。新中國成立后,政府積極扶持茶區生產,“坦洋工夫”產量一度創出歷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長。70年代,綠茶開始受到大眾的熱情追捧,坦洋茶區由“紅”改“綠”,僅在坦洋和鄰近的幾個村保留生產少量工夫紅茶出口,年產僅1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