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紫砂探寶
發布時間:2024-12-14 點擊:91
了解紫砂,必須到宜興去,就像那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的那位紫砂壺收藏發燒友就是這么教導我的,當然我在洗耳恭聽的同時,順便提出了要他帶路的要求,這時人最容易沖動,出自性情,抑或出自一種滿足。
那天,朋友自己駕車,冒著淅淅瀝瀝的春雨,而我把一切交給了他“安排”。
到了丁山,一路左拐,開進了陽羨紫砂陶博物館。宜興古名陽羨,能以縣名命名的博物館,想必一定很權威。
陽羨紫砂陶博物館又叫陽羨名陶苑,估計前者以展覽為主,后者則是經營的了,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當家的都是一個名叫李愛林的。李愛林早先是宜興紫砂二廠的技術廠長兼紫砂研究所所長,高級工藝美術師,也算的上是技術權威了。朋友與他熟悉得可以勾肩搭背,稱兄道弟,這里的一切收藏品都可以近距離觀看,甚至把玩,這就給我一個拼命呼吸的機會。帶我們參觀的是一個五十開外的老太太,皮膚黝黑,甚至有點其貌不揚,開始我還以為這是農民企業家的陋習,任人唯親。沒想到老太出口就是標準的普通話,而且對展品是滿腹經綸,讓人側目而視。
展覽館是一幢三層小洋樓,底層是展銷大廳,可以選擇訂貨購買的,少說也有數百把神情各異的紫砂壺。講解員帶我們走馬觀花,好像并不熱情,正當我看的目瞪口呆,流連忘返時,朋友悄悄地告訴說,上面還有更好的。于是我們上了二樓名人名作展覽廳,進門看到的第一把就是當代壺王顧景舟的匏尊壺。李館長介紹,顧大師的壺線條簡潔,渾然天成,雖然樸素無華,壺身沒有一點修飾,但這種素雅之中最能體現功力,也只有像顧大師這樣的高手敢于直白見人。
蔣蓉,幾乎一人(顧景舟)之下,眾人之上的女“壺人”,一把青蛙荷葉壺,拿捏的栩栩如生,體現了女大師特有的細膩與美感。徐秀棠,和哥哥徐漢棠是國內知名的兄弟紫砂大師,照行話說,他對花貨特別拿手,除了做壺,還能將紫砂做出各種擊掌叫好的工藝品,如他的《扶老攜幼》,一頭壯牛,背上坐著一個老人正在優雅地吹笛,牛下是一個光著上身的牧童,左手拿著一根竹竿,右手牽著韁繩,全用紫砂捏出來的,只有那根韁繩是金屬絲搓成的。
走出名人名作大廳,講解員又把我們帶進一個密室,那是博物館收集的老古董,都是明清時期的作品,雖然壺身有些殘缺,但是藝術功力仍然清晰可見。
還有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展館在主樓之外,收藏了上百件當代紫砂大師的杰作,一個壺杯連體的紫砂壺格外顯眼,它是出自于當代紫砂怪才何道洪之手。從壺底部抽出四個小杯是一個吊腳壺,杯子放進后就是一個身材頎長的“高身”壺,嚴絲密縫,拆裝自如,各有神韻。
在李愛林館長辦公室,滿眼都是名人書法題字,諸如余秋雨、賈平凹等,還有不少證書之類的,名頭如雷貫耳。朋友自然喜形于色,說這里是紫砂壺頂級大全。
像我們這些囊中羞澀的家伙,到這里來意念一下,還是很愉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