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屬于哪個茶類
發布時間:2024-12-12 點擊:47
大紅袍屬于烏龍茶類,烏龍茶又名青茶,大紅袍主產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的三坑兩澗地區,其制作工藝為采摘、萎凋、攤晾、搖青、做青、殺青、揉捻、烘干、毛茶、三道火、裝箱等工序,其茶的核心特點為蘭花香馥郁,巖韻明顯。
在武夷名叢中,大紅袍享有的聲譽最高。大紅袍產于天心巖九龍的高巖峭壁之上。
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動不大,更巧妙的是,巖頂終年有細小甘泉由巖谷滴落,滋潤茶地,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蘚苔類的有機物,肥沃土地,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
它在武夷山栽培生長,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大紅袍茶的特點:
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
色澤:帶寶色或油潤
整碎:勻整
凈度:潔凈
香氣:銳、濃長或幽、清遠
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回爽、杯底有余香
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色
葉底:軟亮勻齊、紅邊或帶朱砂
大紅袍的滋味如何呢?
據1941年林馥泉所記載:“大紅袍馥郁芬芳,有似桂花香,沖九泡有余香”。
從審評的角度來講,大紅袍條索扭曲、緊結、壯實,色澤青褐油潤帶寶色,香氣馥郁,有銳、濃長,清、幽遠之感,滋味濃而醇厚、鮮滑回甘、巖韻明顯,杯底余香持久,湯色深橙黃且清澈艷麗,葉底軟亮、勻齊、紅邊鮮明。
大紅袍的制作工藝:
大紅袍制作仍沿用傳統的手工做法,制法可分為五大工序: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
細分為十三道工序,即萎凋→做青(搖青、做手、靜置)→炒青→揉捻→復炒→復揉一初焙(走水焙)→揚簸→晾索→揀剔→復焙(足火)→團包→補火。
做青工序整個過程中要保持一路香,要達到巖茶傳統的三紅七綠,綠葉紅鑲邊,偏重偏輕都會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