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食文化的基本介紹
發布時間:2024-12-09 點擊:51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而且利用茶葉的國家,但千百年來我們都只知喝茶,卻不知喝茶只能喝到茶葉的水溶性物質。而水溶性物質只占茶葉營養的40%,余下的60%都被當作沒用的茶渣倒掉了。
可這倒掉的茶渣里面含有非常多有效營養成分,例如,粗纖維、微量元素、礦物質,還有脂溶性維生素等等,于是,精明的人們想到了茶餐這一妙招。
不過用茶葉來做菜畢竟不像是川菜辣、魯菜咸那樣,只是解決口味的問題,搞不好既失了茶的香,又丟了茶的味。那么,茶葉與菜肴的聯姻到底能否情投意合呢?
我們過去傳統的做菜都是用料酒、五香、八角、花椒等來去除菜的腥氣、油膩等雜味,但是,由于這些調料本身的味很重,有時候便會對原料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可茶葉就不一樣,它同樣可以起到去腥味、去油膩的作用,但是絕不喧賓奪主。用茶做的菜,茶永遠是第二,菜永遠是第一。
以茶入菜很好地避免了對茶葉中有效成分的浪費,又兼具食補和藥療的雙重功效。同時,用茶葉烹制菜肴的方法很簡單,可以直接用茶葉或把茶葉磨成茶粉,也可以用茶汁。傳統烹調的蒸煮煎炒中,都可以用茶葉來代替其他的調料。煮米飯、熬粥可以用茶汁,家常炒制白菜、油菜,也可以加點茶葉,取其清香的味道,用量則可以因人而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以茶入菜,就要兼顧茶的茶性和菜肴的食性,可不能抓把茶葉就放到菜里去。寒涼的海鮮就要用同是涼性的綠茶烹調,比如龍井蝦仁;溫性的烏龍茶應與溫性的雞鴨肉配合,比如樟茶鴨;牛肉是熱性,它的好搭檔自然是同屬熱性的紅茶。
茶餐利用了茶原本具有的仙風道骨的靈氣,和傳統的菜肴相結合,創出了有別于其他八大菜系的茶菜,但至于吃營養,吃文化,還是吃情調,那就看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