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發酵】普洱熟茶制作工藝
發布時間:2024-12-07 點擊:46
在20世紀70年代所發展的人工快速發酵工序,普洱生茶經灑水渥堆、加溫加濕后,減少了茶多酚等活性內含物質,即為熟茶。熟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餅。
傳統熟茶制作方式,每次取用毛茶10噸為一渥堆單位,潮水量視季節、茶菁級數與發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
茶堆內部溫度最高可達65℃左右,視制作地的溫濕度與通風情況來進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勻發酵。若堆心溫度過高會導致焦心現象,即茶葉完全變黑炭化。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時,茶葉霜白現象褪盡,便不再繼續發熱。整個渥堆工序視所需發酵度狀況而定,正常狀況約四至六周,現代改良技術則在八至十二周的時間。
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氣候十分適合渥堆過程菌類生長繁殖。發酵制程以勐海為主。而在發酵過程中,西雙版納地區渥堆味較不刺鼻,沒有酸腐味,這也與當地水質、技術及發酵時參與作用之菌種有關。
一般而言,渥堆技術以一次完成為原則,若發酵度不足、不完全,則易出現酸化之劣變,干燥后再進行二次灑水發酵,便容易發生湯質薄、味淡帶苦,葉底糜爛之現象。發酵過度,則有碳化現象,湯薄甜而無質,葉底黑硬。
當發酵度充足時,湯質濃稠,水甜而滑口,幾乎不苦澀。發酵度較輕者,尚有回甘,香氣明顯,口感較重;若沒有經過濕倉,陳化后容易口感轉酸。發酵度較輕者湯色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紅黑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