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化坪鎮:發揮資源優勢,打造茶葉名鎮
發布時間:2024-12-05 點擊:50
消息中國“霍山黃芽之鄉”——大化坪鎮,位于霍山縣西南部,地處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腳下,佛子嶺水庫上游,境內物產豐富,盛產黃芽茶,茶葉、毛竹、板栗產量居全縣前列,是霍山縣面積最大的農業大鎮,也是“霍山黃芽”的原產地和主產地。
茶葉是大化坪鎮的支柱產業,大化坪產黃芽2004年獲首屆霍山茶王稱號,2005年獲蕪湖國際茶博會金獎,2006年分獲第九屆青島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和第六屆香港國際名茶評比金獎,2007年獲第七屆“中茶杯”評選一等獎,并成功入選北京老舍茶館奧運五環茶,作為運動員和外國使館專用禮品茶。為了發揮這一優勢,打造特色茶葉專業示范鎮,多年來,大化坪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名茶生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名茶基地建設為突破口,以茶葉科技為支撐,緊緊圍繞“茶葉增效,茶農增收”這個主題,以擴大茶葉生產面積和提高質量為目的,著力推進茶葉基地建設規模化和培植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名茶產業新格局。到目前為止,全鎮茶園面積發展到1.96萬畝,茶葉年總產量630噸,產值4000萬元,其中名優茶產量500噸,產值3200萬元,茶葉經濟已成為全鎮農業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經濟,茶葉已真正成為我鎮農民收入增長和加快小康建設進程的有效途徑。
發揮區域特色,實施“三大工程”,加速名茶產區基地建設。
一是實施低產茶園綜合改造工程,促使茶葉整體效益不斷提高。大化坪鎮是個古老茶區,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茶葉生長,茶葉品質好、名氣大,早在唐朝時期所產黃芽就被列為御用貢茶。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化坪鎮堅持鞏固老茶園,集中連片開發高產優質新茶園的指導思想,自2000年開始對五、六十年代發展的老茶園進行有計劃的更新改造,累計綜合改造老茶園7500畝,同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立高標準優質茶園,每年以500畝的速度遞增,目前已有2500畝高產茶園投入生產,形成了以金雞山村、大化坪村為中心的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產量、質量和效益顯著增加;二是實施茶樹良種化工程,推進品種結構不斷優化。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化坪黃芽”的品質,適應市場要求,突出當地優質品種優勢,選擇適宜當地名茶生產的茶樹良種,開發具有高品質、高檔次且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茶葉品種,大化坪鎮通過實地調研,科學分析,充分利用當地優質茶樹良種資源,采取自繁自育,科學開發了當地“雙高”茶樹良種“金雞種”,并在樂道沖等地建立了無性系良種繁殖基地26處300畝純“金雞種”母穗園,年繁殖“金雞種”優質茶苗2500萬株,確保了良種新建茶園1500畝,改植換種4000畝所需良種苗。通過良種開發,進一步優化了茶園品種結構,使全鎮茶樹良種化進程不斷推進。三是實施茶葉有機化工程,加快建設生態茶園。大化坪鎮著眼于未來發展,提出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全鎮建設成為全省有機茶生產示范鎮,使茶園全部達到有機化的要求。多年來,在茶園建設上全面禁止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全面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實行有機化管理。2004年3月金雞山、叫龍嶺318.1畝茶園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到目前為止,全鎮已獲得有機茶認證面積6500畝,另有8500畝茶園有機認證工作正在申報之中。有機化工程加速了我鎮茶葉良種和技術推廣,茶葉質量顯著提高,有效地拓寬了市場銷售渠道,促進了全鎮茶葉生產,因此大化坪鎮也成為全縣著名的有機茶示范基地。
依靠科技,走精品發展之路,開發高品質茶葉。
為促使名茶生產再上新臺階,滿足市場要求,大化坪鎮將“霍山黃芽”原產地列入“精品黃芽”開發基地,嚴把茶葉采摘和加工制作關,推廣機械化制茶,嚴格按照霍山黃芽的采摘和加工標準,組織茶葉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向茶農教授茶葉采摘和加工技術,通過不懈的努力,全鎮“精品黃芽”生產已全面推開,據統計,全鎮年生產和銷售精品茶達300噸,產量逐年增加,茶葉價格和茶農收入明顯上升。去年以來,又積極組織開發了“極品黃芽”,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在生產的同時,注重科技投入,實現茶葉品種品質的開發和創新,有效地促進了茶農種植的積極性,增加了科技含量,壯大了特色產品的知名度,有效地促進了名茶地區優化升級。
培育龍頭,延伸產業鏈條,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化坪鎮推行“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的產業開發模式,將培育龍頭企業,實施龍頭帶動作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關鍵,以服務企業和茶農為宗旨,積極扶持企業和市場發展,使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首先,加大資金扶持。出臺大化坪鎮茶葉生產獎勵辦法和扶持措施,利用各類扶持資金,積極扶持茶葉企業和茶農建立基地、購買茶葉機械。通過基地建設和機械制作推廣,使全鎮現有茶葉加工企業達到106家,并且全部實現機械化生產,茶葉質量上升明顯,大大地降低了茶葉加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茶葉采摘標準、外形和色澤,為茶葉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其次,壯大龍頭企業。組建集生產、加工、營銷為一體的企業和公司,帶動基地建設。形成了以綠力、亨大、金茗、匯豐等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近10余家,引領著全鎮名茶生產向縱深發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的經營模式,成效顯著,綠力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金雞山建立600畝優質標準化茶葉生產基地,第一期工程300畝全面結束。通過龍頭企業建立示范基地,真正實現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迅速帶動了全鎮茶葉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大化坪鎮把拓展市場作為茶葉生產的關鍵環節來抓,全方位開拓市場,搞活鎮域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實行龍頭企業帶動,投入資金1500萬元在鎮中心地帶新建大化坪鎮黃芽專業街和標準化加工廠,吸引了大量客商,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和發展。
加強協會建設,健全服務組織網絡。
大化坪鎮按照“完善鎮級,充實村級,健全組級”的原則,建立健全了三級茶葉科技服務體系,以鎮農辦為中心,以鎮農技站為技術推廣為依托,以鎮茶葉協會運作為紐帶,不斷規范村組茶農協會的服務網絡建設。全鎮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農技、林業、水利等部門負責技術指導,鎮、村、組協會負責組織實施、協調、服務等,以協會運作為基礎,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推廣活動,成立了茶葉田間學校18所,年培訓茶農骨干1345人,舉辦生產經營培訓班150期,培訓茶農3萬人次,印發技術材料近萬份,通過技術培訓和示范帶動,使新技術應用和推廣范圍逐步擴大。協會充分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了茶農的自主參與、民主決策能力,在茶葉生產、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產業化建設,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
大化坪鎮依托資源建基地,依托龍頭活產業,依托科技促品牌,依托市場增效益,立足資源優勢,打造茶葉經濟專業強鎮,努力尋求實現跨越發展,確保到“十一五”末實現全鎮人均擁有一畝高產密植茶園,產量達1200噸,產值1個億,茶農人均收入達5000元的目標,把大化坪鎮建成名副其實、特色明顯的茶葉生產大鎮、經濟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