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的手工制作工藝考究分寸感極強
發(fā)布時間:2024-12-01 點擊:51
【 茶學院】現(xiàn)今的手工黃茶蒙頂黃芽,幾近失傳。之所以會的人少,主要是由于它工藝繁瑣,選料精細,費時費力,原料來得極其珍貴。很多茶人會把這來之不易的茶青做成受歡迎的綠茶,而很少去做不那么漂亮的黃茶。黃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虧一簣。做茶的火候,必須恰到好處,即使最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也難保每次都成功。
黃茶殺青的溫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第一道殺青,主要是去掉鮮葉的青草味,使其煥發(fā)出芳香味。茶葉要在高溫的鐵鍋內(nèi)用手翻炒四五分鐘,脫水、殺青。用雙手在鍋內(nèi)翻炒茶葉,一不留神就會被燙傷。從明朝開始做炒青茶的時候,就是這種手法了。茶葉是有靈性的,茶人用心去炒制了,才能感覺到茶葉的靈魂在鍋內(nèi)翻騰。
黃茶的發(fā)酵,主要是靠悶黃,這樣它的發(fā)酵程度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保留其最大限度的自然原味。每做完一鍋起來,要用草紙把它們包起來。為啥用草紙而不是其他紙或布料呢?紙是透氣的,在包的時候不會把茶悶壞。如果用其他的布,可能就會對茶有影響,因為茶是吸味的。草紙包茶從古代一路沿襲下來,其實人們并不十分清楚真正原理是什么,但是它的味道、色澤就是比其他材料包的好得多,所以仍然沿用至今。這也是古代茶人神奇的地方。
黃茶,是一種分寸感極強的茶,既保持了綠茶的鮮香,又多了一份柔和的特質(zhì),也是一道含蓄內(nèi)斂的茶。茶葉發(fā)酵三十六個小時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來的黃茶,黃葉黃湯。同綠茶想比,輕微發(fā)酵的黃茶,口感更加溫厚平和。這對腸胃清寒的人,尤其適宜,黃茶的功效也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