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因為斷代丟失了什么?
發布時間:2024-11-25 點擊:55
相信喜歡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從歷史及時間的劃分上,分為號字級,印字級以及七子餅時代。這些現象的出現,緣于我們國家的政治及戰亂的原因。
站在今天,仔細分析,在號字級的時代也就是1949年以前,也就是民國時期。以經營普洱茶的茶莊都是以私營茶莊,這些茶莊留給今天許多的茶品比如:宋聘號,陳云號,敬昌號,鴻泰昌等等。因為國內的戰亂一直到解放后,國家實行公有制,隨著中茶公司的成立以及國有企業的建立,從紅印,藍鐵等出現,說明了印級系列跟號字級的劃分是一個因為戰亂的銜接。從私有制度的體系到新中國成立的公有制體制的對接。這也足以說明了號字級和印級是有一個斷代。
那么,七子餅的時代跟印級的時代是我們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新中國的成立,由于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原因,尤其從50年代末“大躍進”國家對農業制度的調整片面追求產量,夸大口號,不求實際的浮夸風開始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片的古樹被砍了頭,成片的古樹被毀掉。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直到文革后期,茶廠恢復生產,昔日的技術人員由于勞動改造及下放,也就造成了昔日的普洱茶已經沒有了庫存。再由于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昔日漫漫古道如今已被現代化的運輸工具取代。客戶乃至抱怨口感的差異。這是一個悲哀的時代,一個斷代的十年。
就是這個時代,渥堆發酵的工藝出現了—普洱熟茶。我相信這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就是為了取代時間而速成化身的產物。
1975年國家關于普洱茶標準的出臺。考慮到當時的現狀,開始產量化,規模化。拼配的產物大量開始應用,從7581熟茶的試制到生茶常規產品的7542等。到了8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最早飲用普洱茶的國家及香港,臺灣茶行茶商進入云南,訂制普洱茶。開始了訂制、常規等百花齊放的產品。
直到2000年隨著國內消費者的認知,普洱茶猶如一枝獨秀,從默默無聞的大家閨秀到風起云涌的市場寵兒。著實讓人著迷并近似瘋狂。假茶,真茶,好茶,爛茶,凡茶都要與普洱掛親帶故。陳茶,新茶,以至于越陳越香。增值保值,股票期貨,差不多成了街頭巷尾熱門的話題。
直到公元二零零七年的春天,人們才開始退了燒。因此,仔細冷靜后,想想,何謂普洱茶,今天當泡沫被擠掉后,大家是否在想我們都做了什么,為什么傳統的普洱茶因為鬧劇失去了太多原本的東西。
今天我們為傳統的號字級及印字級因為有幸而有緣品過后,想必已被震撼了吧。
看看那些經過時間的洗禮,當你小心奕奕地把這些茶撬開時,看看吧,傳統的東西是什么。請不要丟棄傳統,因為它是我們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