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老太太的陪葬物:辛追與安化黑茶!
發布時間:2024-11-04 點擊:46
安化人也真是厲害,做出的黑茶活人為了它去戰斗,人死了也要帶著它走。
這不,他們從一個1400多年沒有腐爛的老太太身邊發現了安化黑茶。這位老太太就是辛追夫人,說起來辛追與安化黑茶還有一段故事!
故事的緣由是這樣的:
1972年時,長沙馬王堆(長沙市內的一個小地方)漢墓挖出了一個老太太的墳墓。這個老太太的頭發一根都沒少,手腳上的肉還有彈性,在她的手旁邊還有一箱竹篾包裝的黑米狀的小顆粒。
竹篾上寫有“一笥”的字樣, 一笥”是什么?這時,在場的考古學家的解釋為“一箱茶”。
事后在場的醫生通過對竹篾簍所裝黑色顆粒狀的物品切片處理確認其為茶葉。
切片結果隨后發表在1979年第三期《茶葉通訊》雜志上。
1987年《茶葉通訊》雜志再次發表專家文章確認,馬王堆漢墓中黑色顆粒狀物品為茶葉。
證實這是一箱茶的意義不大,因為在辛追夫人之前的幾千年前,神農就發現了茶的飲用價值;意義大的是。
這是一箱什么茶?自此以后這箱茶葉從何而來,屬何種類就成了很多專家學者苦苦考察、研究的目標。
2012年10月,也就是馬王堆漢墓出土40年后,有一個人破解了這是一箱什么茶,。
這個人是當時的益陽市茶葉局局長、高級農藝師易梁生同志。
有媒體報道說,通過多年潛心研究、分析,易梁生為這—箱西漢時期的神秘茶葉找到了出處。那出處在何處?
我不說,大家都知道我要說什么了,當然是安化黑茶。
這位易局長認為他有三大依據,可以支撐馬王堆出土的茶葉來自安化的論點。 首先從地域位置來看,漢唐時期,安化立縣,隸屬長沙郡管轄而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傍,不種自生”的優良品質自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佳茗。從時間上來看,綠茶等其他茶類根本不具備如此之長的存放期,而黑茶則不受此限制(言下之意,別的茶早就腐爛成泥土了)。
其次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羽曾用—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馬王堆辛追老太太是漢朝時期的長沙王侯夫人。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也正與馬王堆出土黑茶包裝契合。
至于這個馬王堆辛追夫人為何在臨終前要用黑茶陪葬,可能是這樣幾個原因:一是辛追夫人生前很喜歡喝黑茶,后人就準備了一些黑茶給辛追夫人帶到那邊去喝:二是當時的黑茶是貴族茶,象征榮譽和身份,所以黑茶就當作陪葬的用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