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極大的普洱茶做倉手段一覽
發布時間:2024-11-01 點擊:57
作為一個在普洱茶市場沉浮的老茶人,今天就來為茶友們揭秘那些最常見,危害最大的做倉手段!
高溫密閉做倉
危害指數:★★★★★
鑒別難度:★★★☆☆
做倉一般指人工催化普洱茶,通過把溫濕度控制在一個較高的范圍,從而加快普洱茶的轉化效率和陳放效果,以達成短時間牟利的目的。
像業界人人喊打的濕倉普洱茶,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做倉手法,關于濕倉的危害性和成因,陸離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講解,這里不過多贅述。
而高濕密閉做倉,就是最簡單的一種做倉方法,就是大幅提高倉儲環境內的濕度,如果做倉人再喪心病狂一些,甚至會在緊閉門窗的同時,再讓倉內濕度達到90%左右,這種極端環境下人都不敢久留,簡直像是在養蠱!
倉內濕度較高,的確能加速普洱茶的陳化,但這種方式下陳出來的普洱茶,茶葉結構中最外部的角質層白化脫落,并形成大量霉菌,造成茶葉的里里外外,都有難看難聞的白霉。
這種做倉手段門檻最低,不法分子們使用得最頻繁,對人體的危害也最大,好在也最容易辨別,首先茶葉的色澤暗淡,并呈現出“病懨懨”的灰褐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為濕倉茶表面白霜礙眼,這些人會用熱蒸汽稍微蒸一下茶葉,然后用牙刷把白霜輕輕地擦去。
因此在拿到緊壓茶餅后,最好第一時間用茶刀把茶餅拆開,仔細看一看茶葉的內層,有沒有出現白霜。
因為濕倉茶表面光澤暗淡,做倉人會用熟普做好幾份茶湯,再用小刷子沾上這些湯水,均勻地涂抹在茶葉表面,這樣茶葉表面就會油亮不少,香味也會增加。
但這種作假法同樣是浮于表面的,這些人為涂抹上去的茶油,會顯得比較生硬,而且因為一份茶湯就能涂很多,所以一些茶餅明明級數和原料都不同,但卻長一個樣,因此只需仔細辨別,就能識破這種作假。
高溫低濕退倉
危害指數:★★★☆☆
鑒別難度:★★★★★
高溫低濕做倉法,是把茶葉放置在一種特質的鐵皮屋內長期退倉,屋內長期通風,并保持30℃以上的高溫,和75%以下的低濕度。
這種退倉法的起源于一種土辦法——如果茶葉的白霉和土腥味特別嚴重,可以先把鐵皮放置在太陽暴曬的環境下,再把茶葉放到鐵皮里,各種異味和霉菌會褪去很多。
這種方式的本意是好的,可惜后來變成了不法茶商欺騙消費者的幫兇。
相對于簡單粗暴的高濕密閉做倉,這種做倉法利用了茶葉的本身特質,更陰險隱蔽一些,但也有方法能識別。
這種方式雖然能去除 茶葉表面的白霜,但條索里茶梗往里凹的部分,因為是一個曬不到死角,所以還是會留下白跡。
此外,由于這種鐵皮倉里溫度非常高,所以茶葉內含的水分會蒸發地特別快,等級較高的嫩葉,會呈現不自然的青黑色澤,而等級較低的老茶梗,會變得一碰就碎,甚至碳化。
開湯辨倉方式
如果說隨著作假手段的逐漸更替,上面這些辨別方法都可能會失效的話,那還有一個最本質的特征,是任何做倉手段都無法偽造的,那就是開湯辨倉。
從做倉的那一刻起,這些茶就打上了一個個烙印,我們在開湯時,可以從湯色、葉底、口感和香氣等方面來分辨。
做過倉的茶,茶湯的透明度不高,也就是不夠清亮,但有兩個例外:
入倉時間比較短,退倉時間比較長的普洱茶,茶湯的表現尚可,所以我們還需要再看另外幾個方面。
做過倉的茶,葉底的顏色不均勻,也就是色澤斑雜,此外葉底的彈性也比較弱,手指稍加施壓就會脆裂,尤其是一些老葉,會呈現明顯的碳化。
做過倉的茶,口感的表現很差勁,雖然還算湯滑水甜,但滋味單薄,而且從頭泡到結束,鎖喉感都很明顯,喉嚨干澀,空咽一口口水,能感受到喉嚨里像有東西卡住一樣。
做過倉的茶,湯色的落差非常大,一般只有頭三泡會有較濃的湯色,但變化單一,一般從第五泡開始,湯色的表現就會一瀉千里,不僅迅速變淡,而且沒有茶氣。
做過倉的茶,香氣的嗅感很異常,香氣是作假的重點,所以一些比較罕見的茶香,比如樟香和參香都還算明顯,但香氣下降的速度異常地快,到品飲后期,甚至能嘗到沒掩蓋好的霉味。
此外還有一個小技巧,在普洱茶的百味中,煙味算是最難化去的一種了,而進過濕倉的普洱茶,原本的味道都會被更重的霉味等取代,因此如果一款茶連煙味都化的差不多了,那就一定要多加小心。
倉味經久不散
之前有茶友在陸離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我喝不慣普洱茶的原因,就是討厭那股陰魂不散的倉味!
倉味嚴重的普洱茶,確實有一股非常沉悶的味道,其中既有泥土的腥氣,又有發霉的漚味,讓人聞了就想倒胃口,更別說去嘗一嘗了。
這類有倉味的茶,我們業內一般稱之為“入倉茶”,其形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當時不完善的普洱茶倉儲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在大陸普洱茶方興未艾的1980年,香港的茶商就已經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低溫高濕的防空洞陳放的普洱茶,普洱茶反而發酵地更快。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得益于微生物的廣泛參與,但在防空洞等地下環境中,微生物生長繁衍時排出的氣體,由于通風不暢,會一直滯留在空氣中。
而更糟糕的是,由于茶葉吸附氣味的特質,這些雜味會被普洱茶重復吸附,還會鳩占鵲巢,影響普洱茶的芳香類物質的生成。
總之,由于倉儲環境的通風性不足,普洱茶上的雜味不僅無法散去,還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龐雜氣味群體,就是倉味。
雖然倉味和霉味有些相似,但二者有著本質區別,霉味對人體有危害,且一般無法散去,而倉味雖然難聞,但對人體沒什么危害,而且可以通過退倉來祛除。
現在我們這些消費者拿到手的普洱,基本很少有倉味了,但如果你手頭的普洱茶倉味經久不散,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些茶很可能是假冒的做倉茶!
現在的普洱茶市場中,作假售假層出不窮,陸離揭秘這些鑒茶技巧,并不是讓大家都能成為品鑒大師,而是能夠保持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不被那些奸商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