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詞綠茶香
發(fā)布時間:2024-10-13 點(diǎn)擊:42
早春二月,余寒在北方仍未退去,除去早開的迎春基本無花可賞。南方有梅,梅自高潔,不與百花爭春,可惜不耐酷寒,故而北方難得一見;賞不得梅花,偶爾出門看到街邊開放的迎春,嬌黃明艷的花枝牽衣欲語,多少可慰藉一下渴盼賞花的心緒。
霧霾難散的日子里難免心情低落,也會穿街走巷地去造訪朋友,賴在他們的茶室里,一道接一道地品茶。這樣的時候,看主人有條不紊地?zé)莶?,忽然覺得一切盡在不言中。日本茶道有“以心傳心”的說法,在我看來,無論放在哪間茶室、哪場茶會都十分受用,不應(yīng)該有民族與國籍的分別。語言在成為人們交流工具的同時,也可能成為另一種負(fù)累。很多時候,需要一種近似禪悟的決斷,盡洗鉛華,直心如是。
這個未見暖意的早春,偶遇一道絕佳的蒙頂甘露,經(jīng)主人介紹是春茶中最早采制的,時間在雨水前后。江南的綠茶,一般來講,明前的便是佳品了;蜀地春早,茶樹萌芽亦早,雖則如此,這雨水節(jié)氣時所出的極鮮極嫩的綠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溫過壺盞,要先注入熱水,待水溫降低后再將茶葉投入——這樣才能在保證不把嫩茶燙壞的同時,又能欣賞到芽葉吸水后徐徐舒展的樣子。投茶的一刻,附著在干茶上的絨毫四散開來,煙云暗起,那一瞬間冰封一冬的心仿佛也隨之舒展開來。靜置片刻,等待綻放的思緒塵埃落定,看茶葉被熱水喚醒后縵立起舞——一壺的春芽幾乎根根豎立,隨著主人分茶的節(jié)奏而輕晃,茶湯逐漸顯現(xiàn)出淺淡的綠色。
那是可以用來描繪春天的色彩。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春日的山水,散落在千年的詩詞歌賦里,溫暖了多少離鄉(xiāng)游子。春山,不過水墨中疏淡幾筆;春水,亦不過琴曲間幾聲泛音。南國靈秀山水孕育出的草木之華,能夠輾轉(zhuǎn)來到我們的杯盞之間,這是何等珍貴的春信!毋需折梅寄贈,就連回味也藏著甘甜。明明是唐代詩人筆下的“茶中故舊”, 千年后卻以如此青春的姿態(tài)呈現(xiàn)于世人眼前。然而茶中苦澀總是難免,稍不留神使得水溫偏高,那隱藏的味道就會隨之浸出;就像每個人的青春歲月,再美好也多少會留些遺憾的。
“春女思,秋士悲。”對短暫青春的無限眷戀,成就了中國文人的傷春情結(jié),伴隨著梨花院落的澄溶月色,伴隨著畫船聽雨的的溫柔離思,在守望者眉間心上被幾番描畫,美麗而哀婉之至。
剛剛過去的冬天里,一首中國風(fēng)歌曲《卷珠簾》征服了眾多聽眾。結(jié)尾幾句原寫春愁:“細(xì)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喚醒枝芽。聽微風(fēng)耳畔響,嘆流水兮落花殤。誰在煙云處琴聲長”。從料峭春寒的早春跨越到花落水流紅的晚春,那位素手卷簾的佳人窗前景色暗換,可嘆韶華將逝,只得援琴消憂了。結(jié)句算得典雅雋永,味在言外。歌中的早春景象散發(fā)出勃勃生機(jī),以至于這些日子以來,每每看到?jīng)_泡綠茶,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這些詞句。
改編后的版本變動較大,歌詞文氣了不少,好壞且不論,予獨(dú)愛其中一句:“倦起愁對春傷”,頗得宋人筆法。
北方的春天來得遲又去得早,與其翹首企盼春華遍野的時光,不如靜下心來先行品賞這綻放于茶盞中的生命之綠。于是乎,吃茶去。